美国对中国造船业下手,拜登在离任前匆忙发布了301调查报告,特朗普上台后,这一政策继续推进,甚至变本加厉。然而,最新的全球造船订单数据狠狠打了美国的脸!
据最新数据,4月份,中国新船订单量重返全球第一,市场份额高达57.8%。美国的打压没让我国造船业倒下,韩国前两个月捡了便宜,但订单最终还是流回了中国。
美国为什么盯上中国造船业?因为中国在这个领域的统治力太强了。2023年,中国造船业承接全球2/3的新订单,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74.1%和63.1%。到了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4818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11305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20872万载重吨,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美国造船业呢?从1975年生产70艘船,跌到现在每年不到5艘。
但美国的打压手段极其笨拙。最初,特朗普政府计划对中国船舶征收天价港口费,单次停靠最高可达150万美元。结果全球航运业炸锅了。世界航运理事会(WSC)直接开喷,说这种政策“从方向上就是错的”,只会推高美国国内通胀,损害本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美国进口商也慌了,因为海运成本最终会转嫁到他们头上。一艘8500TEU的集装箱船,单次停靠美国港口就要交295万美元,一年靠五次就是1475万美元。这谁顶得住?
于是,美国不得不调整政策。4月17日,美方最终公布的港口费方案比最初温和了一些:不再按每个港口收费,而是按每次美国航程收费;也不再针对船队中中国造船舶的比例收费。
但即便如此,这个政策仍然是个昏招。因为美国造船业早就烂透了,根本不是靠打压中国就能救回来的。美国造船成本是中国的3到5倍,技术工人严重短缺,连军舰都造不利索,更别提商业船舶了。
美国从一开始就对中国造船业有严重的误解,这个优势不是靠补贴,而是靠实打实的竞争力。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船舶产业链,从设计、配套到总装一体化,欧美日韩根本比不了。中国造船效率高、成本低,交付周期稳定,船东不用等个十年八年。中国在绿色船舶技术上领先,2024年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占国际市场的78.5%。中国本身就是全球最大船东国,2023年中国船队规模超越希腊,成为世界第一。这种优势,美国靠行政手段根本打不掉。
但特朗普显然不甘心。在港口费政策之后,他又盯上了中国的港口设备。美国商务部又提案对中国制造的集装箱、拖车、半拖车、底盘、港口起重机等加征20%-100%的关税。5月19日还要开听证会,180天内可能实施。
这又是一记损人不利己的昏招。美国港口本来就效率低下,再折腾这些设备,只会让供应链更混乱。更何况,中国制造的港口起重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美国港口不用中国的,还能用谁的?
美国造船业的衰落已成定局。1920年的《琼斯法案》过度保护美国造船业,导致成本飙升,竞争力全无。现在美国只剩20家造船厂,而上世纪80年代还有300多家。军舰建造也是一团糟。“福特”号航母2017年服役,到现在电磁弹射器、武器升降机还是一堆毛病,维修费用已经超过130亿美元。“哥伦比亚”级核潜艇项目多次延误,海军部长不得不去国会求预算。
美国的困境不是中国造成的,而是自己作出来的,中国造船业的崛起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美国的行政干预改变不了这个趋势,想靠打压中国来“复兴”造船业,简直是天方夜谭。
如果真想好好发展造船业,就该好好投资技术、培养工人、提高效率,而不是整天琢磨怎么给中国使绊子。可惜,以美国现在的政治氛围,这种理性的选择恐怕很难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