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以色列却向20多国外交官开火惹众怒,中国也在其中

图片

欧盟外交代表团

日前,巴勒斯坦外交部发布声明,对以色列国防军的鲁莽举动进行了强烈谴责。据了解,当天,来自20多个国家的外交官和记者,在约旦河岸的杰宁地区进行人道主义考察。其中包括来自中、俄、日、法、德等许多大国外交官。

没想到的是,以色列国防军竟然朝着外交使团开火了,还是实弹。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以军士兵并未朝天鸣枪示警,而是将枪口直接对准使团方向。光天化日之下,一众外交官和记者成为以军枪口的“靶子”,只能仓皇撤离。

不仅如此,在使团撤离时,以军仍然在不停射击。对此,巴勒斯坦称以色列是“蓄意为之”,已经违反了国际法。以色列竟然敢对各国外交官开火,就表明以色列当局根本没有把外交方面的国际准则放在眼里。

图片

外交使团撤离

随后,加拿大、英国、日本、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发声谴责,表示此事完全不能接受,以色列政府必须给各国一个说法。万幸的是,此次事件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是以色列的狂妄举动还是引发了国际社会震怒。

对此,以色列给出的说法倒是和巴勒斯坦不一样。首先,以色列方面表示,以军开枪示警是因为外交使团偏离“预定路线”,进入了“未授权战区”。其次,士兵们也没意识到对面的是外交官,可据了解,当时使团对乌高举外交旗帜。

最后,以色列国防军表示,对于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轻描淡写一句话,以色列就用“不便”二字盖过去了。这种“道歉流水线”操作,让人想起其过往战绩:误炸联合国哨所、空袭慈善厨房,每次都是“遗憾+调查”套餐,却从未有人真正担责。

图片

以军在加沙行动

根据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外交人员享有“不可侵犯权”,即便在战区也应受保护,但以军的行为相当于在国际法封面上踩了个军靴印。即使路线有争议,对非武装外交团直接开枪远超“必要武力”范畴,如果这事发生在俄罗斯身上,西方早就“出兵”了。

以军长期以“安全威胁”为由,将约旦河西岸大片区域划为“军事禁区”。这种“圈地运动”本质是单边主义。通过模糊“军事区”边界,以色列既阻挠国际监督,又为暴力行为制造借口,把国际法玩成了“橡皮筋”。

图片

巴勒斯坦人领取食物

作为以色列最大靠山,美国在此事件中异常安静。当以色列屡次践踏《维也纳公约》《日内瓦公约》却逍遥法外,其他国家难免效仿,可能导致国际秩序的崩塌。以色列滥用暴力,血洗加沙,如果国际法都不能约束以色列,那么整个世界确实将难以运行。

外媒报道称,以色列政府、高官、议员、专家可以光明正大地说“不把巴勒斯坦人当人”这种话,就足以证明,以色列正试图在加沙地区进行种族灭绝,国际社会必须阻止。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