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全力推动“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

图片

让村庄换新颜、让生活更舒坦、让环境更宜居,是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更是“民生实事”。今年以来,织金县认真谋划,提出了“短期清”向“长效管”、从“要我改”向“我要改”、从“脏乱差”向“洁净美”三个转变目标,近日,全县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全力推动“两清两改两治理”,形成了干部带动、示范推动、群众主动、整体拉动、机制联动“五动”联启生动画面。

党建引领干群联动

自强乡坚持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抓手,以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干部+群众”的方式,集中对房前屋后、河道沟渠、公路沿线等环境卫生进行大整治、大清理,加快建设舒适、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工作启动以来,累计组织党员干部、村支两委人员、保洁员、群众等100余人次,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河道沟渠等区域进行集中清理。

图片

黑土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组建专项整治队伍,由联系村领导牵头,镇级干部下沉到各村,整合下辖18个村保洁员队伍,以每周五为“黑土镇公共卫生清洁日”,实行分段包保,人人参与,鼓励群众主动打扫房前屋后,干部、保洁员集中打扫清理公共区域的模式,探索出一套可落地、有成效的方案。通过与群众聊家常、聊困难、讲政策、讲作用,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户积极申报改厕、改圈,深入农户家中、厕屋边、圈舍旁开展实地指导,让群众积极主动配合参与。

多措并举多向发力

官寨乡通过发放倡议书、大喇叭广播、微信群推送等形式,广泛宣传环境卫生知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倡导大家共同维护村庄环境。各村(社区)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群众成立环境整治小分队,聚焦主干道、沟渠河道、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开展集中整治。在集中清理现场,分工明确、井然有序,有的负责扫垃圾、有的负责铲除杂草、有的负责搬运杂物……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图片

板桥镇建立“三个三包”责任制,明确领导干部分片包保责任,由镇党委书记包保集镇。镇长包保主要干道公路沿线,并督导其他班子成员和联系村领导包保的通村通组公路沿线;联系村领导包保联系村通村、通组公路沿线。充分发动全镇干部、党员、保洁员参与,引导带动农户商户主动参与清理整治,形成“人人抓、人人管”的浓厚氛围。各村包村干部协助联系村领导统筹全村工作,支部书记包保村委会及周边、管组工作。其他村干部包保管组工作。细致划分并明确农户商户责任区域,签订农户商户区域“三包”责任书,动员引导农户商户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清理整治工作,积极推动全社会共建共治,达到从“短期清”向“长效管”有效转变。

探索机制压实责任

大平乡严格落实“领导保村、干部包组、帮扶干部包户”机制,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垃圾处理体系,新增购置垃圾桶156个,配备垃圾清运车3辆,新建污水处理设施50余套,整治黑臭水体3处。发动党员干部、、十大员、志愿者300余人次,重点清理主干道、沟渠、房前屋后垃圾杂物,清运生活垃圾10余吨,整治卫生死角30处。

图片

珠藏镇通过召开群众会、发放倡议书、入户宣讲、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将“两清两改两治理”纳入村规民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形成“党员引领、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的共建共治格局。构建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网格员、志愿者联动矩阵,下沉到村组开展工作,进村入户对残垣断壁、旱厕、无厕户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以“两清”塑形,创新“内外兼修”工作模式,以“两改”提质,积极宣传引导村民进行改厕改圈,以“两治理”优境,推进污水管网提质改造,形成镇、村、组和第三方“四方联动”治理工作机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截至目前,县已累计清理残垣断壁206处,消除安全隐患46处,集中开展乱堆乱放清理行动240余次。今年改厕计划3000户,已完成600户。争取省级支持畜禽粪污整县推进项目进行改圈,覆盖养殖场100家,已完成改圈养殖场35家。计划投入449万元采购垃圾箱等设施,目前正在进行招投标。谋划实施农综改、衔接资金2671万元实施人居环境整治项目60个,各项工作正有力有序、如火如荼地开展。

通讯员:陈 铭



图片总监制:潘应琴

监   制:汪定芬

编   审:杨忆帆 

编   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