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内容、拼制作、拼演员、拼服化道!一部爆款短剧是如何诞生的?|对话导演玉米

AI划重点 · 全文约3466字,阅读需10分钟

1.4月30日,名为《督军府的满家小锦鲤》的短剧上线,连续两天霸榜热力榜第一,成为当月黑马短剧。

2.该剧由导演玉米执导,讲述了名叫卷卷的小姑娘进入督军府后,少爷的病好了,老妇人逢赌必输逆转了等一系列好事接连发生的故事。

3.玉米导演表示,短剧行业从野蛮时代到精品化的过程中,竞争激烈,要求越来越高,导演需要提升创作水平。

4.此外,短剧营销对头部作品至关重要,但对于中腰部作品来说,营销资源有限,很多时候只能“裸上线”。

5.玉米导演认为,短剧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精品化和多元化,需要全方位竞争。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4月30日,一部名为《督军府的满家小锦鲤》的短剧上线,连续两天霸榜热力榜第一,并在当周登顶周榜第一,红果热度超过5000万,成为当月黑马短剧。

它讲的是一名名叫卷卷的小姑娘,拥有锦鲤体质,自她进入督军府后,少爷的病好了,老妇人逢赌必输逆转了....一系列好事接连发生。

图片

这部爆款短剧是如何“炼”成的?短剧黑马采访了这部剧的导演玉米。

玉米导演从2023年短剧兴起之初就进入了行业,曾指导了《总裁夫人又美又飒》等播放量破亿的短剧,在玉米导演的采访中,我们看见了短剧从野蛮时代到精品化的过程,也看到了一部爆款短剧是如何诞生的。

以下,是他的采访实录

图片


一、从业缘起:踩中竖屏短剧发展的早期红利

短剧黑马:您是何时进入短剧行业的?最初的契机是什么?

玉米导演:我是在2023 年三四月份左右开始接触短剧行业的。当时国内竖屏短剧刚起步,属于新兴产业,了解的人还不多。我一开始在一家平台公司做编剧,接触到这个领域后,发现自己更倾向于以导演的身份进行拍摄,这更符合我的职业规划。于是我入职了西安的一家公司,正式成为短剧导演,至今已有两年左右的时间,可以说算是较早进入这个行业的一批人。

短剧黑马:2023年的短剧市场是什么样的?您初入行时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玉米导演:2023年可以说是短剧行业蓬勃发展的一年,那时候市场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卷质量、卷精品,更多的是通过简单直接的内容刺激观众的情绪,满足他们短时间内的感官爽点。题材也比较单一,以男频为主,比如神豪、逆袭等类型,主打一个 “爽” 字。

图片


当时进入行业算是比较幸运,制作门槛相对较低,拍摄流程模块化,对剧本、影像质感等要求不高,只要抓住核心情绪点就能出效果。这给了新人很多尝试和发挥的空间,我也在这样的环境中积累了最初的创作经验。


二、行业变迁:从“情绪直给” 到 “全面内卷” 的两年蜕变

短剧黑马:您的第一部短剧《龙在天》是怎样的作品?它带来了什么?

玉米导演:龙在天》是我2023 年拍摄的第一部男频作品,主要讲述正反方对峙、反转打脸的故事,是非常典型的爽点结构。从数据成绩来看,当时短剧跑量容易,它的播放数据还不错,但从内容质量上看,我现在觉得只能算一般,只能说它打开了我对短剧创作的认知,让我熟悉了男频短剧的基础结构,也为我后续的导演工作奠定了基础。

问短剧黑马:从《龙在天》到《我包养的小白脸竟是圈太子爷》,这一年多的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

玉米导演:最大的变化是市场从单一走向多元。2023年男频占据主导,到后来女频作品大量涌现,小说IP改编成为主流,题材变得丰富多样,悬疑、甜宠、古装等各种类型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行业竞争加剧,进入“内卷” 阶段。以《我包养的小白脸竟是圈太子爷》为例,当时有四五家公司同时拍摄这个IP,谁先上线、谁的演员咖位高、谁对小说的还原度高,谁就有优势。这导致制作要求大幅提升,从剧本的完整性到拍摄角度的精细度,从演员的选择到服化道的考究,都需要精益求精。比如女频作品对服装、妆造的要求极高,需要根据人物性格、阶层设计造型,精细程度堪比电影筹备,只是整体标准可能稍低(如电影要求 100 分,短剧要求 80 分),但涉及的维度已经非常相似。

图片

短剧黑马:红果APP 的出现带来了哪些影响?从付费到免费的转变对内容创作有何要求?

玉米导演:红果APP 推动短剧从付费模式转向免费模式,这意味着观众可以完整观看全集,不再受限于 “卡点付费” 的模式。这对内容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作品必须保持从头到尾的连贯性和观赏性,不能出现 “前精后糙” 的情况,否则会让观众觉得有欺骗性;另一方面,剧本创作需要更加完整,不再是 “前几集重刺激、后几集水时长”,而是每个阶段都要有看点,拍摄难度也随之增加,必须全程以 “卡点级” 标准制作。可以说,免费模式加速了行业的精品化和内卷。


三、创作实践:《督军府的满级小锦鲤》的台前幕后

短剧黑马:您的新剧《督军府的满级小锦鲤》是如何选定的?是主动选题还是平台定制?

玉米导演:这部剧属于平台定制剧。我所在的公司与平台有长期合作,平台提供剧本并指定由我来拍摄。选择这个剧本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它改编自番茄的爆款小说,有一定的读者基础,具备成为优质内容的潜力;二是市场上有3-4家公司同时在拍摄这个IP,说明它被广泛认可,有商业潜力。不过,最终效果还是要靠市场检验。

短剧黑马:锦鲤题材近期为何流行?您认为这类题材的优势是什么?

答:锦鲤题材的流行有一定的“玄学”成分,可能与观众当下的情绪需求有关。这类题材通常传递轻松、治愈的氛围,符合大众对 “好运” 的心理期待。从行业规律看,短剧题材具有周期性,比如去年流行中年爱情,今年萌宝、锦鲤等题材崛起。萌宝题材更是从2023年延续至今,通过变换时代背景(如古代、民国)持续焕新,说明经典元素可以通过形式创新保持生命力。

短剧黑马:选角过程中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男女主和小演员的选择有什么故事?

玉米导演:选角主要由导演和平台共同决定,平台有最终决定权。以男主为例,需要符合督军” 的角色设定,形象周正、有威严感,还要有正派气质,我们筛选了多份资料并结合档期才确定人选。

小演员刘彦的选择则有过争议。平台推荐了她,我们认可她的演技,但担心她的长相“有点苦相”,与“小锦鲤”的可爱形象有差距。不过最终还是以演技为优先标准选定了她。选角时还会考虑人物关系的“CP 感”,比如男女主的互动、小演员与其他角色的搭配,这些都会影响观众的代入感。

短剧黑马:这部剧的拍摄周期和成本如何?遇到了哪些挑战?

玉米导演:拍摄周期非常紧张,全程在横店拍摄,采用“边拍边剪”的模式,拍完后四天内必须上线。从筹备到杀青大约三周时间,成本主要花在场景搭建、演员薪酬、美术置景和服化道上,虽然具体数字不明确,但从制作规模来看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最大的挑战是孩子和动物戏。小演员需要调动情绪、集中注意力,而狗、鸟等动物难以控制,经常需要反复捕捉反应,导致拍摄进度延迟,加上周期紧张,很容易让人焦虑。

短剧黑马:同一IP多家翻拍,你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玉米导演:核心竞争力在于“综合呈现”。首先是演员表演贴合原著,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力求还原剧本中的人物状态,让故事更有信服力;其次是制作细节的把控,比如服化道比竞品更精致——男主的军装、长衫、西装根据场景切换,小女主从“落魄”到“精致”的造型变化,头饰、配饰的选择都经过精心设计;此外,剧本的连贯性和情节张力也是关键,我们尽量避免逻辑漏洞,确保观众从头至尾看得流畅。


四、市场观察:从“野蛮生长” 到 “精品化生存” 的行业现状

短剧黑马:现在短剧行业还像外界看起来那么“赚钱”吗?

玉米导演:现在赚钱比2023年难多了。行业初期属于“蓝海市场”,一块蛋糕可能只有6家分,现在可能有20家抢,竞争激烈导致利润摊薄。从导演的角度看,前两年拍“粗糙爽剧”可能轻松赚钱,现在即使用心做精品,也要面临100多个同类作品的竞争,投入产出比可能不如从前。不过,这也说明行业在向良性方向发展,淘汰了低端产能,留下真正用心做内容的团队。

图片


短剧黑马:您如何看待短剧的“精品化”趋势?对导演意味着什么?

玉米导演:精品化对导演和制作方来说是好事。一方面,观众对内容的要求提高,迫使导演提升创作水平,从剧本理解、镜头运用到视觉呈现都要更精细,这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另一方面,精品化意味着行业门槛提高,有能力打磨作品的导演会获得更多机会,长期来看有利于行业规范化发展。虽然现在制作压力大,但每完成一部精品,都能积累更扎实的经验。

短剧黑马:短剧营销的重要性如何?您的作品有做过营销吗

玉米导演:营销对头部作品至关重要。比如年初的《好一个乖乖女》等精品剧,不仅制作投入大,还会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剧场进行宣发,通过演员话题、剧情亮点吸引流量。但对中腰部作品来说,营销资源有限,很多时候只能“裸上线”,依靠内容本身的质量和平台推荐自然生长。像《督军府的满级小锦鲤》就没有专门做营销,主要依赖平台剧场的曝光和观众口碑传播。


五、未来展望:编剧与导演的价值博弈,以及行业的进化方向

短剧黑马:有人说爆款编剧年入百万,导演的收入水平如何?行业更倾向“编剧核心制” 还是 “导演核心制”?

玉米导演:目前来看,编剧的收入可能比导演更高,尤其是爆款编剧。因为短剧行业本质上是“内容为王”,平台和观众都更看重剧本的创意和质量,编剧掌握着故事的核心竞争力。而导演的工作更多是 “执行”,虽然精品化趋势下对导演的要求提高,但制作周期短、流程标准化的现状,导致能真正发挥创意的导演仍是少数,大部分项目还是以 “完成度” 优先,而非 “艺术性”。

从公司模式看,我们这种承制公司属于“平台中心制”,一切以满足甲方需求为核心,导演的创作自由度有限。而头部公司如“花岛”等,更倾向“编剧核心制”,以优质剧本为起点构建项目,导演则配合实现剧本的视觉化。

图片


短剧黑马:您认为短剧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玉米导演:核心趋势还是“精品化” 和 “多元化”。一方面,观众会对内容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制作粗糙的作品会被淘汰,精品剧的市场份额会扩大;另一方面,题材会更加细分,除了现有的甜宠、古装、萌宝,可能会出现更多垂直领域,如职场、科幻、悬疑等,满足不同圈层的需求。此外,随着免费模式普及,短剧可能会更注重 “全集叙事” 的完整性,甚至向“微剧集”靠拢,在有限的时长内讲好一个结构完整、情感饱满的故事。

结语

从 2023 年踩着竖屏短剧早期红利野蛮生长,到 2025 年在精品化竞争中拼制作、拼叙事,玉米导演亲历的这两年,恰是行业从 “流量至上” 转向 “内容为王” 的缩影。

现如今的短剧越来越内卷了,每月数以千计的短剧面世,要想从众多短剧中脱颖而出绝非易事,要拼内容、拼制作、拼演员、拼服化道,是全方位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