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到新闻,第一反应是假新闻:9岁的孩子,怎么会确定孩子是选择自己走上绝路的。
但看到参赛时,孩子身着短袖而暴露在外的伤,我相信了。那一看就不是意外造成的伤口。
一个9岁的孩子,谈何反抗!!!
朱宏鑫有多优秀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年仅7岁的朱宏鑫,就以九战全胜的成绩,拿到了“浑南杯”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幼儿组冠军,并参加堪称为“围棋高考”的“烂柯杯”,是福建围棋协会中年龄最小的选手之一。
也是从这以后,朱宏鑫从福建泉州的某小学转到杭州学习,破格被杭州智力运动中等专业学校录取。
2025年4月,9岁的朱宏鑫获评为围棋业余6段,成为震惊棋坛的全国最年轻业余6段的孩子。
业余6段在全国大概200人左右,完全可冲职业的道路,未来有口饭吃是不愁的。
如果不走职业,转而学文化,走高考的路也有优势:业6属于国家一级运动员,高考单招,保底二本还是不难的。
而获此殊荣之后仅仅1个月,孩子却走上了绝路。
朱宏鑫有多无助
5月19日晚8:46,9岁的朱宏鑫跳楼身亡,整个围棋群中的群友都在为他默哀。
孩子经历了什么?还应该躺在父母怀中撒娇的年龄,却走得如此决绝?
朱宏鑫的父母早年离异,网传父亲是位小学老师,但为了孩子学围棋,从福建泉州来到浙江杭州后,父亲之前工作是否还可继续未可知(为了全国比赛,每隔几周需要外出4、5天,很有可能没办法继续原来的工作)。
父亲独自带着孩子到处参加比赛。
朱父曾经的邻居爆料:朱父曾有过两次婚姻,朱宏鑫为第二任妻子所生。两任妻子都是被打跑的。朱宏鑫在7岁时曾见过母亲一次,但朱父知道后扬言要打断他的腿。从这以后两年里,孩子再没见过母亲。
朱宏鑫只要输掉比赛,其父就会不分时间地点地殴打他。
据说今年5月,朱宏鑫因为输了一盘棋,被父亲当众责骂并拳打脚踢,疼得倒在地上爬不起来。
另一次比赛后,朱父在赛场打骂朱宏鑫,周围家长甚至不敢上前劝阻,最后还是安保人员强烈制止,才救下了孩子。
围棋圈的家长都知道朱父打骂孩子,朱宏鑫也经常带伤参赛。
围棋圈一位棋友说,朱宏鑫有次输给一个很强的对手,其父罚他跳2000下绳。
朱宏鑫拿到明仕C组冠军的那次更夸张,正常家庭孩子拿了全国冠军不得大肆庆祝一番,但朱父却因为朱宏鑫输了一盘,把孩子揍了一顿。
朱父打孩子,是一输棋、无论棋局质量好坏都打。
朱宏鑫跳楼当天下的职业业余大循环赛,那天下了两盘都输了(第一轮负职业三段选手陈土力,第二轮负选手戴子博)。
孩子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真的太可怜了!
最亲的人,一输比赛就扇巴掌;唯一可回的家,却是关上门的家暴。
难道没人干预过吗?
孩子妈妈在外地,传闻也是家暴离婚的,估计离婚都不容易,可能并不清楚孩子的情况。
谁也不会想到有人能对自己亲生孩子下这样的狠手呀!
那公共场所打孩子,没人劝阻吗?
有家长帮忙报过JING,也举报到妇联过,但丝毫没用。
看到有人写了这样一段话:“其实挺讽刺的,就保护儿童这一块,几乎没有什么有效手段。报妇联,说没有实权;报JING是批评教育,再给你送还虐.待者手里。但当你变成暴力儿童,制造了麻烦了,就会保护你了。”
网友愤怒地说:“他每被打一次,都有人看到,为什么没有强制报案?”
大家从法律和现实照顾角度分别作了分析。
强制报案的义务在于特殊身份的人,比如医生。
为什么每次出JING后是变本加厉,因为单亲家庭、孩子谁照顾是个社会制度的空白。
明明就是暴力,为什么还要加上一个附属词“家庭暴力”?
有些人不配为父母!
顶级职业棋手,确实收入可观,但朱父为了可观的收入、为了自己陪赛耗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如此对待一个9岁的孩子,于心何忍?
而更可恨的是我国刑法中有个可恨的词“家庭暴力”、“虐.待家庭成员”。
在我国,对自己的家庭成员实施虐待行为有一个专门法条,叫做虐待罪。
虐.待罪是指经常以打骂、冻饿、捆绑、强迫超体力劳动、限制自由、凌辱人格等各种方法,从肉体、精神上迫害、折磨、摧残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行为。
既然虐.待罪列举的情节如此恶劣,那么刑罚一定很严重吧?然而实际的量刑标准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也就是说,虐.待罪在我国存在一个逆天的逻辑,越是虐.待亲人,刑罚越轻。与社会普遍认知和他国刑法,完全相反。
比如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使陌生人重伤或残疾至少要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最高可到无期徒刑甚至死刑,而以同等方法折磨亲人顶格处罚却只有7年有期徒刑。
大家很关心朱宏鑫的父亲会被怎么判,毕竟现在已经被刑事拘留了,但即使顶格处罚,大概率也最多判2年,因为孩子是选择的自我了断,搞不好还是缓刑执行。
右右妈妈说
看到这条新闻不久,我收到了移动发来的一条信息:
共青团湖南SHENG委组织为青少年提供免费公益热线,如果需要心理咨询或法律援助时,可以拨打电话。
我心尖一暖,感觉是不是上面看到社会影响,想着要帮助孩子们了!
但转念一想,又有点丧气:朱宏鑫这样9岁的小学生,几个孩子有手机,他怎么去打电话求助,他也不会收到这条信息,收到信息的,可能更多的是家长吧!
如果有一天,暴力不再区分是对亲人还是对陌生人,一律从严处理,可能朱父这样的,才会真正懂得忌惮。那些被亲人暴力虐.待又无处可逃的人,才不至于要走上绝路吧!
真正的公平公正,应该从刑法中抹掉“虐.待家庭成员”这个名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