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女主人是维吾尔族姑娘布威阿丽罕•杰力力,她五官俊俏、身材姣好,生于1991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人,专科文化程度。她热情大方、笑靥如花地分享着她的故事:“我从小一直向往长大后参军,成为一名军人,守卫祖国边疆。后来,由于身高等条件不够,不能实现参军梦想,很是遗憾!但初心不改,我又暗中决定,此生定要嫁给军人,成为一名军嫂,圆我军人梦。”
缘分就是如此偶然,出生在湖北省武穴市余川镇偏远山区向宕村的武穴市籍兵哥哥向浩,所在的兵营就在布威阿丽罕•杰力力老家不远处。一次偶然的机会,惊鸿一瞥,布威阿丽罕•杰力力立即喜欢上了这个英俊帅气的小伙子。两人一见钟情,从相识相知到相恋,从花前月下、到山盟海誓,最终收获爱情甜果结为夫妻。他们俩排除民族成份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差异、冲破世俗的藩篱,成就一段佳话。他们的故事被当地村民们津津乐道,他们的结合是维汉民族关系和谐融洽的真实写照,成为当地民族团结的典范。
起初,布威阿丽罕·杰力力的家人一直不太理解和支持两个人相恋。不过,随着两颗年轻的心越贴越近,爱情之花终将绽放。待向浩复员后,布威阿丽罕·杰力力就偷偷拿到户口本,撕下留有自己信息的那一页,毅然追随向浩一起回到近4千公里之外的湖北老家。看到儿子领回来一名美丽大方的维吾尔族姑娘,向浩的妈妈心里更是乐开了花:“小浩,姑娘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我们家不容易,咱家一定要好好对她。”夕阳下,一家人温暖相拥在这个美丽的小山村。
婚礼前夕,布威阿丽罕·杰力力看到这一大家子人忙前忙后的筹备婚礼,看到自己丈夫满头大汗的置办喜事,她的眼角不禁湿润了:“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里,遇见了最爱的人。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信仰和生活习俗,但我更相信爱能融化一切,只要我们过得幸福,我的阿爸阿妈一定会祝福我们的。”婚礼当天,布威阿丽罕·杰力力穿着漂亮的维吾尔族服装,一边用地道的维吾尔语言或国家通用语言与丈夫交流,一边用还不流利的武穴话与夫家亲友热情的打招呼。善良的父老乡亲为这对特别的新人送上了最诚挚的祝福!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向浩,有着泥土般的质朴、稳重与勤奋,在部队里表现比较优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复员后,向浩认真学习木工技能,同许多年轻人一样,携妻子布威阿丽罕·杰力力踏上了南下广东省打拼的征途,凭着自己的勤劳与节俭,有了稳定的收入和积累。婚后,夫妇俩先后生了一对儿女,一家四口,其乐融融。2017年,为照顾老人晚年、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学质量,长大后成为社会栋梁,夫妇俩决定在余川镇中央商贸城购置了一套房产,4室两厅,让孩子在镇区念书。从此,平淡的生活透着甜蜜,宛如一曲动人的山谣,听不出一点不和谐的音符。
因家里老人年迈体衰、子女都还幼小,2019年,夫妻俩决定布威阿丽罕·杰力力不再外出务工,在家照顾老小。从此,美丽的姑娘除了日思夜想丈夫外,料理好家务事后,先后在余川镇纸箱厂、武穴爱奇宝艾灸店、余川镇教联体中心学校等地务工,靠自己辛勤的双手,撑起家里一片天。
余川镇向宕村地处太平山区,老百姓生活普遍不太宽裕。鉴于布威阿丽罕·杰力力的公公年迈病弱,长辈生活仍然很困难,为呵护好这支民族团结之花,武穴市有关部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年轻的夫妇释放些许压力。我们高兴地看到,向浩一家人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甜蜜!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维吾尔族姑娘布威阿丽罕·杰力力与汉族小伙向浩已完全接受了对方不同的习俗信仰,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支持,两人共同演绎了爱情童话,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布威阿丽罕·杰力力已经完全融入了武穴的生活环境,张口就是地道的武穴话,习惯武穴饮食习俗,也适应了和丈夫暂时分别的日子。每年春节,全家人欢聚在老家一起过年,大年初一,夫妻俩也会走家串户到垸里每个乡亲家里拜拜年、唠唠家常。有人关切地问布威阿丽罕·杰力力:“姑娘,你离开父母,离开美丽的新疆,一个人嫁到武穴,还习惯吗?”她微笑的回答:“这里就是我的家,感谢大家对我们关心、照顾,我们过得很幸福。”
从她们身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对年轻人坚守爱情、挚爱生活的乐观心态,他们的经历不仅展现了个人跨越民族差异的真挚情感,也是祖国民族团结政策与社会包容性发展的微观体现,是民族团结与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缩影。正如布威阿丽罕所言“爱能化解一切”,当个体努力(如互相尊重习俗)、家庭支持(如双方家庭的接纳)与制度保障(如政府帮扶)形成合力,民族团结之花便能吸收充足的养分,绽放于中华大地。
如今,武穴市已有4户维汉婚姻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一段美丽的佳话和幸福的生活,听者都为之沉醉。她们的故事成为武穴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范,也必将成为促进鄂疆两地交往交流交融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