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三位皇帝,曹髦是曹芳之后第四位皇帝,这两位皇帝在位时,大权都已旁落。
曹芳在位时,先是大将军曹爽专权,正始十年(249年),“高平陵之变”后,长期隐忍的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及其亲信,从此,曹魏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司马懿死后,其长子司马师接棒,继续专权,把持朝政。
嘉平六年(254年),中书令李丰和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因为不满司马师专权,联合起来,图谋废掉司马师,改立太常夏侯玄为大将军。
然而,很不幸,这件事情还没付诸行动,就败露了,司马师大怒,先召李丰质问,李丰不说,司马师用刀环将李丰打死,然后,逮捕张缉和夏侯玄等人,将他们诛杀,并灭族。
李丰本来是司马师提拔上来的,按理来说,他应该是司马师的亲信,但是李丰心中一直向着曹魏,可以说他是个忠臣。
而夏侯玄和司马师的关系更为特殊,夏侯玄是司马师的大舅子,因为,司马师的第一任妻子夏侯徽是夏侯玄的妹妹,即便如此,司马师杀夏侯玄也毫不手软,可见其人的狠毒与残酷。
曹芳因参与了李丰等人的密谋,心中不安,司马师则担心继续让曹芳当皇帝,对自己不利,于是,决定废掉曹芳,以除后患。
司马师废曹芳,便推出郭太后作为法理上的依据。
当年九月,司马师联合朝中公卿大臣上奏郭太后,以曹芳年长不亲政、沉迷女色、废弃讲学、弃辱儒士、亲近优人等,且在太后丧母时不尽礼等为理由,请求废去曹芳的帝位,得到郭太后的许可。
《三国志·三少帝纪》记载:秋九月,大将军司马景王将谋废帝,以闻皇太后。
于是,曹芳被废为齐王,被强制搬出洛阳,在河内郡重门营建齐王宫。司马师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新皇帝。
曹芳的结局如何呢?
泰始元年(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封曹芳为邵陵县公。
泰始十年(274年),曹芳去世,终年四十三岁,谥号厉公。
“厉”是一个很不好的谥号,可以说是恶谥,暴虐、昏聩为厉,比如周厉王,于禁的“厉侯”等等。
曹芳堂堂帝王,不仅被废,还得到了一个恶谥,可以说,非常失败。
曹髦被推上帝位之后,日子也不好过。
司马师死后,将大权交给弟弟司马昭,司马昭继续把持朝政,而且,专权越来越甚,凡事都不由曹髦做主。
曹髦还说出了一句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甘露五年(260年),曹髦实在忍无可忍,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的野心,连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废的耻辱,我与你们一起去讨伐他。”
王经劝谏曹髦,说:“如今权柄掌握在司马昭之手已经很久了,不能撼动,如果轻易行动,会引来大祸。”曹髦拿出诏书扔在地上说:“我已经决定了,纵使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何况不一定会死呢!”
当曹髦进内宫禀告郭太后时,王沈、王业跑去向司马昭告密,而王经坚决不去。
很快,曹髦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们几百人,呼喊着冲出了宫。在东止车门,遭遇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及其部众,曹髦怒声呵斥,司马伷的兵士都吓得逃走了。
这时,中护军贾充带兵赶来,曹髦亲自用剑冲杀,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事情紧急,你说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天,还有什么可问的?”于是,成济立即上前,用长戈刺死了曹髦。
曹髦死时,年仅二十岁。
处理曹髦后事时,司马昭威逼郭太后下旨,大意是说:曹髦情性暴戾,日月滋甚”,连我这个太后都不放在眼里,还拿弓箭射我。多次让大将军废了他,曹髦知道后, 打算下毒药害我,事情败露后,出兵入西宫杀我。幸亏大将军及时知道,而曹髦自己混杂在士兵之中,被大将军的将士杀死。这小儿“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祸”,应当“废为庶人,宜以民礼葬之”。
《三国志·魏书》记载:今高贵乡公肆行不轨,几危社稷,自取倾覆,人神所绝,葬以民礼,诚当旧典。然臣等伏惟殿下仁慈过隆,虽存大义,犹垂哀矜,臣等之心实有不忍,以为可加恩以王礼葬之。太后从之。
司马昭和郭太后这脏水泼的还真不少,不知道郭太后是被逼无奈,还是心甘情愿的?
不过,将堂堂皇帝以民礼下葬,这说出去,恐怕天下人会议论是非。太傅司马孚,大将军司马昭,太尉高柔等上疏称“以为可加恩以王礼葬之”,于是,将高贵乡公曹髦葬于洛阳西北。下车数乘,也不设旌旐,百姓看到之后,纷纷掩面哭泣,悲不自胜。
其实,曹芳和曹髦相比,曹芳比较浅薄,不学无术,不思进取,没有上进心,毫无建树,面对司马氏专权时,也软弱无能,甘于受辱,可以说,毫无骨气。
而曹髦就不一样了,曹髦虽然被杀,但是,他敢于讨伐司马昭,并付诸行动,其实,差点就夺回了大权。
虽然说曹髦行动上幼稚了一点,但是,他是有血性的,古话说,士可杀而不可辱,何况他是堂堂皇帝呢?
另外,史书记载,曹髦推崇少康,非常好学,多次幸太学,向大师们请教。曹髦常与司马望、王沈、裴秀、钟会等大臣在太极东堂讲经宴筵并作文论。
曹髦经常让大臣们讲解《诗经》《尚书》《易经》《礼记》等,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此外,他还经常到国学馆,命群臣赋诗。
曹髦还知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还知道“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这些名句。
这绝非一般人可比,说明曹髦是有内涵的,是有文化底蕴的,是有理想,有追求的。
不说其他,仅仅是文化修养,曹髦要比曹芳高出好几个层次。
曹髦被杀,实在是可惜了一位好皇帝!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