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路街道的“五助服务体系”让民生保障更有温度!

“家里焕然一新,老伴化疗有了保障,街道还安排了心理疏导服务,现在心里踏实多了!”紧握着社区救助顾问的手,江苏路街道居民陈老伯感慨万千。这样的变化,源自街道通过“政府救助+慈善帮扶”创新构建的“五助”服务体系。


江苏路街道在慈善帮扶入户走访工作中,发现陈老伯这户低保边缘家庭面临多重危机:妻子罹患重病需长期化疗,子女异地难顾双亲,家中环境杂乱不堪,夫妻双方身心俱疲。通过“一户一策”精准帮扶,街道不仅为其开通医疗救助绿色通道,还联动慈善力量,提供助洁、心理疏导等定制服务。自“五助”项目启动以来,街道已累计帮扶30户困难家庭,开展助医、助洁、助学等五大专项服务,帮扶320人次,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织密兜底网络

让困难群众“被看见”


江苏路街道建立“三级联动”排查机制,组建由救助顾问、社区网格员、慈善志愿者构成的“民生侦察兵”,通过“扫楼式”走访落实“三查三问”(查居住安全、查政策盲区、查家庭变故;问健康、问难处、问需求),累计建立30份动态管理档案。


查看困难独居老人冰箱食物储备、检查卫生间防滑设施、用沙盘游戏了解困境儿童心理……服务团队在走访中练就“火眼金睛”。在为困境儿童泽泽(化名)的家庭服务时,工作人员链接心理咨询师开展家庭疗愈,同时协调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学业帮扶,实现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全方位守护。  


绘制需求图谱

让帮扶政策“会思考”


江苏路街道搭建需求评估平台,利用“社区云2.0”系统为384位困难群众建立数字画像。依据身体状况、家庭结构、经济情况等指标,将服务对象划分为“紧急干预”“持续支持”“潜能激活”三类,形成涵盖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社会融入和成长发展等四方面的需求清单。


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如同“民生雷达”,能实时捕捉困难群众生活变化,一旦预警,街道将迅速调整救助策略,通过“数据跑腿 + 人工响应”,让30户高度困境家庭享受到“一户一档”个性化服务。


“五助”暖心服务

让民生保障“有温度”


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江苏路街道推出“五助服务体系”,实现从“单一救助”到“多维赋能”的升级。


1、“助医连心”服务。街道创新“1+1+1”健康管家机制(包括家庭医生、救助顾问、志愿者),为重病对象提供“挂号—就诊—配药”全流程陪伴服务,让看病不再艰难。


2、“助洁焕新”服务。专业保洁团队定期提供上门服务,为困难老人、残疾人家庭提供深度清洁服务53人次,同时通过“亮居工程”改善1户困难家庭居住环境,让“老破小”变身“暖心窝”。


3、“助学筑梦”服务。街道开展“护苗成长”计划,联合高校志愿者为困境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和艺术疗愈服务171人次,并为15名困境儿童发放学习文具和教辅资料。


4、“关爱润心”服务。心理慰藉团队定期探访,累计开展“生日关怀”“记忆相册”等情感支持服务58人次,专业心理咨询师还为特殊困难家庭提供一对一的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


5、“节日暖心”服务。节日前夕,街道向困难群众家庭送去了30份包含暖心物资和安全手册的定制礼包,救助顾问贴心叮嘱居民注意健康、加强安全防范,传递了温暖与安心。


江苏路街道通过“政策兜底有力度、服务供给有精度、慈善帮扶有温度”的实践,让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转向“政策找人”,从“生存保障”迈向“发展赋能”。街道将持续深化特色救助品牌建设,以更实的举措织密民生保障网,用更有温度的服务点亮困难群众的希望之光,真正实现“弱有众扶、困有优助、难有善解”的美好愿景。






撰稿:李妍蕾

编辑:史焕焕

责编:颜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