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放大招稳东盟,经济甜头摆在眼前,菲律宾也默契不拆台

日前,我国商务部公布一则好消息,中国和东盟经贸部长召开线上会议之后,一致宣布完成了自贸区3.0版谈判,这也标志着中国和东盟向签署升级议定书的目标,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对于中方来讲,这场谈判是非常不容易的。3.0谈判从2022年11月就启动了,历时两年多,且光是正式谈判就进行了九轮。

图片(菲总统小马科斯)

在谈判期间,由于东盟有十个国家,平衡多元诉求就如同走钢丝一般,各个国家的诉求都需要兼顾到。再加上美国干扰明牌化,推出了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试图以此来稀释中国在东盟的影响力。所以这场谈判对中方来讲,就犹如在疾风中搭建积木,非常不容易。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过去两年时间里都在和中国对着干的菲律宾,这次作为东盟一大成员国,罕见没有在此次谈判中捣乱,而是和中方就贸易达成了共识。

对于菲律宾来讲,其之所以这样做,其实也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

一方面,自贸区3.0版的经济红利,对其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自贸区3.0版主要聚焦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兴领域,而这些领域,恰恰是菲律宾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其中数字经济合作条款,如电子支付互通、网络安全规则等,将直接推动菲律宾电商和数字产业发展。

此外,菲律宾作为东盟成员国,与中国贸易依存度也是非常高的,若是其直接破坏谈判,损害的是其自身的经济利益。2023年时,小马科斯就曾明确表态,仍期待中国和东盟能达成行为准则,由此也可以看出,其在经济和安全议题上,采取的是分离策略。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东盟内部共识的影响,以及菲律宾存在被孤立的风险。

东盟内部长期秉持“协商一致”原则,且自贸区升级是东盟一体化进程的核心议题。菲律宾若在谈判中阻挠,可能面临被其他成员国孤立的压力。

早在2012年时,菲律宾就曾试图在东盟外长会议上强推“南海行为准则”,但最终因柬埔寨等国反对失败告终了。此次自贸区谈判中,东盟十国同样展现出了对中国合作的高度政治意愿,菲律宾若破坏共识将损害其区域形象。

图片(中国和东盟谈判)

最后,中方这边也做出了努力。

在此次谈判中, 中方主动承担起了建设性角色,包括为东盟欠发达国家提供谈判支持、推动新兴领域规则制定,并通过“三步走”设想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等,这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菲律宾所谓的“安全焦虑”。再加上我国曾在2024年东盟外长会上明确向菲律宾提出“三不要”,即不再食言、不再折腾、不再节外生枝,并签署了《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这一行动既展示了中方的合作诚意,又对菲方施加了外交压力,迫使菲律宾权衡利弊。

综合来看,菲律宾未干扰自贸区3.0版谈判,本质是经济理性与地缘博弈的平衡结果。而中方“软硬兼施”的外交策略,以及东盟内部机制约束,成功将菲律宾的对抗性行为限制在南海议题范围内,确保区域经济合作大局能保持稳定。

此外,我们抛开菲律宾这一点因素来看,促成此次谈判的因素,还有国际局势的影响。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特朗普掀起的关税战,也对谈判起到了催化作用。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直接冲击了东南亚国家的出口经济。其中,越南和柬埔寨因美国对部分商品征收接近50%的关税,面临出口下滑和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东盟国家也逐步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国市场的风险,所以转而寻求通过与中国深化自贸合作来分散风险、增强贸易韧性。

同时关税战也加速了全球供应链的区域化调整,中国和东盟作为全球制造业和贸易的重要节点,亟须通过自贸协定来稳定区域内的产业链。而这次的3.0版本中,就新增了“供应链互联互通”章节,为应对关税战导致的供应链断裂风险,促进关键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提供了重要保障。

图片(特朗普)

除此之外,RCEP的制度,也为此次谈判的完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这次中国和东盟的自贸区3.0版,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在2022年生效的RCEP基础上实现的“增值”。RCEP已覆盖90%的货物贸易零关税,3.0版则进一步在标准互认、海关程序等领域突破。这种“迭代升级”的模式,也降低了谈判成本,使双方能聚焦新兴领域。

总之,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的完成,既是应对特朗普关税战等外部挑战的主动选择,也是双方基于长期利益和区域愿景的战略举措。未来,随着协定落地,中国和东盟十国在新兴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成为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