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能带来曝光率,而曝光率自然而然能吸引关注的目光。这些目光能看清你的优点与不足,它们既能将你的闪光点神化,也能把你的缺点标签化或造成网络梗。
比如雷霆球星亚历山大。北京时间5月22日,联盟官方宣布亚历山大荣膺2024-25赛季常规赛MVP。这个结果所有人早已心知肚明,只是联盟宣布结果的时间点让亚历山大有些尴尬。西部决赛G1,亚历山大刚经历了一场舆论风暴,他带领雷霆大胜森林狼,但他刻意造犯规的风格打法制造了大量争议。
比赛现场,“MVP”的欢呼声震耳欲聋。与此同时,“罚球刷子”的指责声也愈发响亮。
新科MVP,只是联盟造星的结果?
哈登、韦德也曾承受指责
“亚历山大得到那么多哨子,我们很难赢球。”去年1月,安东尼-爱德华兹在与亚历山大交手过后说道,“很难防住他。比赛中你根本不能碰他,所以想战胜他们太难了。本来雷霆就是一支强队,尤其是在他们总能得到那样的哨子时。”
16个月过去了,还是老样子,森林狼心里有怨气。
“是啊,大家都很沮丧。”森林狼主帅芬奇在西决G1赛后无奈表示,“但在系列赛开始前我们就讨论过(罚球判罚的问题),我们必须把这些放在一边,专注于打好下一个回合。”
这些抱怨可以理解,有时甚至合情合理。但就像大多数被简化成标签的事情一样,这些抱怨并未触及问题的根源——亚历山大是如何做到的?为什么会这样?
西部决赛G1打了还不到四分钟,森林狼队就已累计四次全队犯规。是什么导致他们进入罚球状态呢?
亚历山大用他那标志性的左手大跨步突破,在禁区内急剧缩小转身半径的同时骤然减速,迫使麦克丹尼尔斯在拥挤的内线与其发生身体接触。哨声响起,亚历山大摔倒在地。爱德华兹可不买账,当亚历山大躺在地上时,爱德华兹漫不经心地把球朝他扔去,裁判响哨吹爱德华兹技术犯规,亚历山大又多获得一次罚球机会。
G1亚历山大罚球14罚11中,这是他季后赛至今罚球次数最多的一场,仅比森林狼队全队罚球总数少7次。在常规赛罚球次数排行榜上,他仅次于扬尼斯-阿德托昆博。亚历山大承受的舆论压力,很多球星承受过。詹姆斯-哈登巅峰时期,“骗犯规”的指责声就一直不绝于耳。2006年总决赛中,德怀恩-韦德在六场比赛中罚球次数达到97次,这也是当时最大的热点话题之一。亚历山大只是最新一个被贴上此类标签的人。
罚球刷子
在大多数球迷看来,亚历山大打球的方式与季后赛强调对抗的风格背道而驰,他给人的感觉是,他身上似乎有种魔力能帮他轻易要到哨子。他被视为一个“骗犯规高手”、“骗子”、“不讲道德的球员”。
但是,你以为这只是联盟造星的结果吗?如果亚历山大没点独特的天赋,硬捧也没用。在造犯规方面,亚历山大有自己的独门绝活。
“从历史上看,我们对优秀运动员的定义很狭隘。”埃里克-莱德斯多夫说。他是大名鼎鼎的P3运动科学实验室的总裁兼研发主管。
“像字母哥、爱德华兹、锡安这样的球员,他们总是很引人注目。他们凭借惊人的爆发力,能强力蹬地然后迅速启动。他们总是能贡献精彩瞬间,在很多方面,他们是最容易被关注到的。而像亚历山大、哈登这样的球员,包括东契奇,这些技术精湛、效率极高的运动员有他们自己的一套本领。最优秀的球员总能找到办法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对手的短处,并且常常能从中获利。我认为亚历山大就属于这一类。”
亚历山大的长处在于,他的柔韧性、减速能力在同等身高球员中属于超乎常人的水平。在P3的数据库中,脚踝柔韧性和制动能力与他最接近的球员通常身高在6英尺左右,而亚历山大身高6英尺6英寸。
“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会有碰撞和后退的动作,但亚历山大是这方面的大师。”前NBA球星史蒂夫-纳什解读说道,“他知道什么是进攻犯规,什么程度的碰撞不算犯规。这就像是一种渐进的过程。我已经有了身体接触,可以稍微用力推一下,力度刚好。他的身体开始往后退,我也没有过度用力。现在我可以往后撤了。”
必须承认,亚历山大在与防守球员发生身体接触时有“表演”的成分,说难听点,他的一些动作有假摔的痕迹。他经常故意制造身体接触,有些动作不自然,明明能直接终结进攻却非要刻意制造接触导致出手打铁。这些行为很别扭,也进一步损害了他的声誉。
有时候裁判不买账,但有时候裁判会响哨。就比如西决G1还剩7分钟时,亚历山大面对麦克丹尼尔斯防守,后者一只手搭在亚历山大后背,双方下半身也有纠缠,发生轻微接触,亚历山大摔倒的同时把球扔出,球进还造成犯规。那些质疑裁判的声音掩盖了亚历山大的超强平衡感。
亚历山大将身体的柔韧性发挥到了极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打球风格。至于外界怎么说,他根本不在乎。
“这就是他的打球方式。”纳什说,“他善于操控对手,能让你上钩,然后再利用你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