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第一课:你的中文耳朵会骗人

故事一:奶茶刺客​​
"两杯珍珠奶茶,一杯要寒天晶球。"我站在鹿角巷柜台前,用新学的"寒天"代替"agar"这个词,感觉自己中文十级。直到嚼到满口透明滑球才惊觉不对——我要的明明是黑糖珍珠!台湾同学笑到打翻麻酱碗:"东京店员说的'Q弹晶球',被你脑补成'寒天'了吧?"
​​故事二:蚂蚁敢死队​​
越南学弟在川菜馆豪气点单:"蚂蚁上树!"结果服务员端上一盘肉末粉丝时,他当场瞳孔地震:"菜名是字面意思?"攥着筷子如临大敌半小时,直到隔壁桌东北大哥看不下去:"老弟,蚂蚁是形容肉末扒在粉丝上!"后来我们揶揄他:"下次要不要试试'老婆饼'?"
​​故事三:便利店惊魂​​
韩国室友深夜冲进便利店:"要男朋友!"店员憋笑递来一包暖宝宝,她才崩溃发现把"暖宝宝"听成了"男朋友"。第二天全班都知道她"寒冬求偶未遂",教授还安慰:"下次直接说hot water bag吧。"
如今我们点单必说三件套:"写下来、拍照、发群里问。"毕竟在异国他乡,最可怕的不是听不懂,而是你自以为听懂的每个瞬间,都藏着中文的八百个心眼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