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快来星标我们
Follow us
各位读者朋友:因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错过推送,所以如果你喜欢循迹晓讲的文章,请一定一定别忘记🌟星标“循迹晓讲” 。
设置星标步骤:1.点击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循迹晓讲】;2.到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3.设置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文章啦!
Follow us
如今我们到不少历史景点游玩,甭管这景点本身是不是重修的,很多景点还真正经放着一些明清时期的大炮,而且这些大炮也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叫做红衣大炮。
说起来这红衣大炮的原名叫做红夷大炮,听名字就知道这玩意是来自西洋的产物。在风雨飘摇的明末岁月中,这种遥遥领先的西洋大炮给大明朝续了不少命,但是讽刺的是大明因为各种制度问题,反而让这一项遥遥领先的军事技术流落到了满清,而有了炮兵支持的八旗军队如虎添翼,这大大加速了满清征服天下的进程。那么,红夷大炮是怎么传到了大明?给大明续命的同时又是如何让满清掌握这项黑科技的?今天就来聊聊这些问题。
说起这红夷大炮在明清鼎革时期的作用,还得简单讲一下这种武器的历史背景,这种大炮是在十六世纪的欧洲人在战争中逐渐研发出来的,在当时的欧洲,炮兵不仅需要在陆战中对抗坚固的堡垒城池,还要在海战中远距离摧毁对方战舰,如此一来,就势必要增加炮弹威力,炮弹威力的增强又反过来需要更长的炮身,这就促使火炮铸造技术不断升级。
◇ 图为三喵先生拍摄于西班牙马德里航海博物馆正经的原装“红夷大炮”
◇ 图为三喵先生拍摄于荷兰国立博物馆的“红夷大炮”原型
最终铸造出来的火炮不但炮管长,而且火炮身管厚度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这不仅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顺序,而且还可以减轻整体火炮重量,并保证炮身强度不减弱降低炸膛概率。另外在炮身的重心两侧有炮耳,炮兵还能以此为轴调节射角,有了调节射角的功能,炮兵就能让炮弹在最佳角度命中目标,最大化杀伤力。当然,这样的火炮铸造技术非常复杂,即使是欧洲国家也不是都能掌握,其中技术最好的是英国和瑞典,而老牌列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掌握程度就差一些。那会儿欧洲战争频繁,这些火炮在战争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并被大量装备在海船上充当主要火力,尤其是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即使在他们的武装商船上也装备了这样的先进舰炮,这也是它们能够横行东南亚重要的保障。
据文献记载,明朝人最早见识到这种舰炮的威力是在万历三十二年,当时有荷兰人的船只驶入福建近海,驻守当地的明军水师严阵以待,并准备用自己手里拿的另一件西洋火器,也就是佛郎机来御敌,但这佛郎机射程太近,根本够不着荷兰人的船,而这些荷兰船只却能在很远的距离上开炮,当时明朝人记载:“第见清烟一缕,此即应手糜烂”,于是“海上惊怖”。如此降维打击让大明朝深感震惊。
当时东北关外的后金女真已经成了重大的边患,女真人不仅有骑兵,还有盾车和重甲护身的步兵组合,当时明军装备的佛郎机对付这样的敌人已经非常力不从心,当知道这世上还有如此威力巨大的大炮之后,大明马上想办法打探消息,并派人去澳门通过葡萄牙人购买这种大炮。葡萄牙人自己造佛郎机还行,但也没彻底掌握这种大炮的铸造方法,不过,他们有办法从别的西方国家搞来大炮,而且他们自己的火炮操作人员那也比大明的专业许多。有一种说法是葡萄牙人从英国人或者荷兰人这里购买了火炮,还有一种说法是他们想办法从英国触礁沉没的战舰上打捞了这种火炮。
不管是怎样的渠道,从天启元年到天启三年,大明总共从葡萄牙这里搞来了三十门这样的火炮。对于大明朝来说,甭管这些火炮是葡萄牙人从哪里搞来的,英国人,荷兰人甚至葡萄牙人在他们看来也没啥区别,都是通体红色毛发的外夷,因此这些大炮也就被叫做“红夷大炮”。
当这三十门红夷大炮运抵北京后,葡萄牙人马上在皇帝和百官面前表演试射,有一门在试射中炸了膛,不过剩下的火炮威力和射程那是无以伦比,打个几百步之外的目标轻轻松松,在场的武官也就见过佛郎机,根本没见过这种尖端武器,对于葡萄牙人带来的大炮给出一致好评。于是,这些炮有十八门被留下拱卫京师城防,其余十一门马上运到战况最激烈的辽东前线。
当时辽东的局势已经非常危急,大明朝在一系列惨败之下,眼看就要被逼的退守山海关了,明军在关外唯一可以依仗的要塞就是宁远,在袁崇焕的力主下,这十一门红夷大炮全部运到宁远,袁崇焕以这十一门大炮为核心大力加强城防。天启六年正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亲率六万后金大军,冒着严寒准备啃下宁远城,袁崇焕的六千守军以城护炮,以炮卫城,坚壁清野准备和后金军决一死战。从二十四日拂晓到二十六日,努尔哈赤派出盾车和重骑兵猛攻宁远,袁崇焕则指挥明军用红夷大炮等火器猛烈还击。
据记载当时明军:“从城上击,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当然了,所谓糜烂数里肯定是夸张的说辞,但红夷大炮之下,甭管是后金的重步兵还是盾车都跟纸糊的一样,尽管后金军不顾伤亡硬顶着红夷大炮的炮弹猛攻,除了在城下留下无数残缺不全的尸体以外,始终未能攻破宁远城。更有甚者,有记载说红夷大炮的一发炮弹落在努尔哈赤的营帐附近,将其击成重伤,数月之后努尔哈赤不治而亡。
这个说法可信度存疑,但有一点是确凿的,那就是自从万历后期以来,大明面对后金女真一败再败,终于在宁远打了一场大胜仗。捷报传到京城,天启皇帝龙颜大悦,激动的说:“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可以说,在这次宁远之役中,红夷大炮已经成了明军扭转战场颓势,决定双方成败的核心武器,甚至可以说,靠红夷大炮取得宁远之战的胜利后,破除了长久笼罩在辽东军民对后金军的恐惧,让明军重新有了击败后金军的信心,而这边的后金军也开始对拥有红夷大炮的明军产生了畏惧心理。在不久后的宁锦大捷中,红夷大炮又一次帮助明军取得了胜利。
连战连捷之下,有了这批红夷大炮,这东北边关的局势就要好起来了,因此大明朝愈发重视红夷大炮,并且想方设法购置或仿制更多的大炮。有记载说当时甚至有朝中官员招募闽南工匠,想办法从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仿造吕宋炮。这种炮的威力自然不能跟红夷大炮相比,但也比明朝过去的火器强出不少了。
到了崇祯二年,皇太极绕过关宁锦防线进逼北京,当时的礼部左侍郎徐光启是朝中少数了解西方的大臣,时局危急之下他上书朝廷,对奏战守之事,请求大力引进西洋炮兵技术,这其中包括了红夷大炮的国产化,也包括了西洋先进的火炮应用技术引进。徐光启的得意门生孙元化在当时西班牙的实用炮兵手册基础上半翻译半著述,写成了《西法神机》和《武经全书》这两本书。书中孙元化不但详细记录了包括红夷大炮在内西洋火器的制造和使用技术,也包括了战场测距和瞄准这些基本的几何与三角学知识,这在当时的大明可以说是独一份。他自己在山东也大量招募西洋工匠,组建了大明朝的国之重器火炮部队。但是没过多久,这支部队就在吴桥兵变中集体叛变投了满清,而孙元化也因此被处死,大明的红夷大炮救国计划到了这时候实际上就已经彻底完蛋了。
◇ 图为孙元化所著《西法神机》书影
此后的大明和满清对待红夷大炮的态度有着非常讽刺的对比。大明这边虽然没了懂技术的炮兵,但红夷大炮已经在宁远城头证明了自己,那就是护国神器,所以国产化还是得搞,光是文献记录在案的大明自造“红夷大炮”就超过了两千多门,比如两广总督王尊德仿制过两百门“澳门大铳”;福建巡抚熊文灿向北方解运过接近两百门红夷炮;甚至宣大总督卢象升,都造过一百门以上的“红夷炮”。当然啦,这些大明国产红夷炮跟当年宁远城头从葡萄牙人手里获得的完全不是一种东西,只能说是“能打响,不怎么能炸膛”的火炮罢了,其威力射程远逊于外国正版红夷大炮不说,就连合格的火炮操作手都很难找到,所以纸面上看,大明的红夷大炮数量实在是天下无敌,但基本都不堪用。
而反观满清这边,他们在吴桥兵变之后不仅得到了正版原装红夷大炮,也还得到了优秀的炮兵部队,皇太极非常重视这种大杀器,他在八旗军里用投降满清的汉人炮兵部队重编了一支新营“重军”,名曰乌真超哈。只是从名字上看,满清统治者很避讳蛮夷的“夷”字,于是乎就把蛮夷的夷改为衣服的衣,这炮在满清这儿就叫红衣大炮,满清这支炮兵部队每次出征前还要给大炮加盖红布,讨个好彩头。
◇ 图为现代人重现的清军炮兵部队
虽然大明和满清往后的红夷大炮都可以说是山寨版,但这山寨也有区别,一边有稍微懂点操作的炮兵底子,另一边啥也没有,日积月累之下明清双方在炮兵水平发生逆转,那么当双方的红夷大炮在战场相遇之后的结果也就很明显了。崇祯十二年松锦之战,这时候的满清已经有六十门红衣大炮了,靠着这些大炮和熟练的炮兵,满清军队连克塔山,杏山,最终打得明军全军覆没,统帅洪承畴也投降了满清。
这时候的大明军队已经彻底失去对满清的优势。后来满清入关之后能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连克李自成残部和南明,这些势力内部的互相倾轧当然是重要原因,满清自己的红衣大炮也是很重要的助力。比如说李自成逃出北京之后守卫潼关,此地易守难攻,在冷兵器时代是难以逾越的天堑,但是满清靠着红衣大炮很顺利地轰开潼关要塞,逼得李自成继续流亡,最终身死湖北九宫山。再往后,苟延残喘的南明小朝廷在危机中甚至还想再度招募葡萄牙炮手,但这已经不起丝毫作用了。就这样,大明朝本来以为能延续国运的红夷大炮,反而成了促使明清鼎革的利器,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总的来说,这红夷大炮在大明的历史至少说明了两个道理,首先,在当时的大明,最顶尖的军事技术只能是从西洋传来,但传来后不仅制造水平一路急剧下降,对自家的炮兵专家孙元化也是说杀就杀,其次,大明官场内部斗争残酷,又固步自封,像徐光启这样的人才在大明只能是异数。既然这大明自有国情在此,就算再怎么用西洋器物找补也是无济于事。按理说大明朝灭亡了,这道理应该很明显才对,但到了大清晚期,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又把大明末期的路老老实实走了一遍,又再一次证明此路不通,在一个坑里跌倒两次,所以这历史的教训,也终究是说给一些明事理的人听的罢了。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