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车全说
别人研究车,而我研究你!
最近有粉丝找我,说想增购一台车,主要用于假期出去玩和日常通勤。这位粉丝觉得 L7 Pro 价格很香,一万多公里的准新车才 21 万,机械素质和新款没差别。但他又担心 7 月理想发布 VLA 大模型后,智驾更新会以带激光雷达的 Max 版本为主,Pro 以后就跟不上趟了。想买 Max 吧,又怕明年 L3 发布,老硬件不支持,多花的两万块打了水漂。
理想 L8 倒是符合他对纯电的需求,家里充电也方便,可价格超预算太多,L6 又嫌小。考虑坦克 300,单纯是冲着保值率去的,想着明年 L3 出了再换理想。但是我认为二手理想 L7 Max 在长期体验上更具优势,而坦克 300 Hi4-T 除非有明确越野需求,否则作为过渡车型性价比不高。接下来,我就详细聊聊这些车型的优劣势。
为了保值率选坦克 300 Hi4-T 过渡,其实意义不大。毕竟如果不是真正需要越野性能,硬派 SUV 在城市通勤的舒适性和经济性都不如城市 SUV,而且二手车交易本身就伴随着折价。既然纯电车型也在考虑范围内,那选择空间其实可以更广阔。我进一步了解到,他家还有一台 A6 Avant 用于长途出行,这意味着增购车辆的核心需求集中在短途代步和周边游。以20 多万预算来看,如今的电车应对 400km 左右的长途完全没问题,就像我的阿维塔 11,跑南京 - 徐州 350 多公里的路程,一路轻松,中途充电次数也很少。
聊完购车思路,再深入分析大家最关注的智能驾驶功能。其实选车关键在于当下的功能能否满足实际需求:如果日常城区驾驶很少开启智驾,仅在高速使用辅助功能,那么 L7 Pro 完全够用。L7 Pro 搭载地平线征程 J5 芯片,支持高速 NOA(导航辅助驾驶)和基础 AEB(自动紧急制动);而 Max 版标配双 Orin-X 芯片和激光雷达,能够实现城市 NOA,应对复杂路况的能力更强。需要注意的是,2023 款 L7 Pro 由于硬件上没有激光雷达,无法通过 OTA 升级实现激光雷达融合功能,在主动安全性能上与 Max 版存在本质差异。当然,Max 版的智驾方案在大多数城区路况下表现稳定,只有遇到极端复杂的路口多车博弈场景时,即便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做到万无一失。
除了智能驾驶,车辆的机械素质同样决定了驾乘体验。L7 Pro 和 Max 均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最大功率 330kW,峰值扭矩 620N・m,0-100km/h 加速仅需 5.3 秒;电池容量 42.8kWh,CLTC 纯电续航210km,综合续航可达 1315km。底盘配置上,Pro 版配备 CDC 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而 Max 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智能空气悬架,支持五档高度调节,无论是城市铺装路面还是乡村颠簸路段,都能自动匹配最佳悬架刚度,大幅提升舒适性和稳定性。
看完理想 L7 系列,再来看看其他备选车型。理想 L8 定位中大型六座 SUV,轴距3050mm,二排腿部空间 1160mm,非常适合多成员家庭出行。它搭载 102.7kWh 麒麟电池,支持 5C 超快充(10 分钟补能 500km),CLTC 续航 710km;双电机四驱峰值功率 400kW,百公里电耗仅 13 度,智能化配置也十分亮眼。不过,这款车 2025 年 2 月发布时官方指导价在 35-40 万元,不仅超出预算,且目前尚未大规模交付,实际成交价存在不确定性。
最后说说坦克 300 Hi4-T。这款车纯电续航 105km,6kW 外放电功率和20kW 原地补电功能,让露营爱好者能尽情享受户外用电自由;9 挡 AT 变速器、3300N・m 分动器扭矩容量和 54.5 的攀爬比,赋予它强悍的越野性能,三年 73.02% 的保值率也十分可观。但硬派越野的特性也意味着城市代步时舒适性欠佳,且二手车市场流通速度通常不及理想这类城市 SUV。
如果既担心后期 OTA 升级受限,又顾虑硬件被淘汰,且不着急用车,完全可以等搭载 NVIDIA Thor-U 芯片、支持 L3 功能的 2025 款新车型。但如果想尽快享受露营、自驾的乐趣,提升生活品质,就不必过度纠结。毕竟买车是为了让生活更便捷舒适,只要收入增长能跑赢车辆贬值,就不妨大胆选择。最后我建议这位粉丝多去试驾体验,购车决策不必急于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