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护城河的时代,卖电车究竟靠什么赢?

现在卖电车到底靠什么能赢?是技术?是价格?还是品牌?上海车展上,理想汽车的刘杰总说了一句话:“根本不存在什么护城河”,这话一出来,直接把行业里“拼护城河”的老套路给掀翻了。那问题来了,没有护城河的电车江湖,到底拼啥?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护城河,早就不灵了
先说说刘杰总那句话的背景。现在新能源车圈子里,动不动就有人问:“咱家的护城河是啥?”好像没个独家绝技就活不下去似的。但刘杰总直接怼回去:“别迷信护城河,消费者选你,可不是因为你有个护城河。”这话听着扎心,但仔细想想,太对了!

为啥?您看啊,现在电车市场早就不是十年前了,电池、电机、智驾技术,谁家还没两把刷子?增程车被围攻,纯电车也卷成麻花,连“冰箱彩电大沙发”都快成标配了。说白了,行业里早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大杀器了,剩下的都是硬碰硬的肉搏战。

所以啊,护城河这概念,早该扔进历史的垃圾桶了。

真正的胜负手,是“幸福感”
那问题来了:不靠护城河,靠啥?答案就三个字——幸福感。

举个例子,去年有位车主花15万买了辆乐道L60,为啥选它?车主说了:价格合适、空间够大、换电方便,虽然悬架有点颠、天幕没遮阳帘,但整体用着舒坦。尤其是五一自驾游,后备箱的52升冰箱成了露营神器,服务区换电5分钟搞定,四个大人带行李跑长途也不憋屈。您看,这就是“幸福感”——不一定是顶配参数,但一定得让用户觉得:“这车懂我!”

可现在呢?很多车企还在闭门造车。车展上那些“奇葩车型”您见过吧?有的方向盘像游戏手柄,有的屏幕多到能开网吧,还有的定价敢比BBA还贵。这些车立项时估计都在想:“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结果呢?用户用脚投票,销量直接打脸。

所以说,卖电车第一要务是回归常识:造一辆从用户真实需求出发的车,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

最后还得拼“品牌”
不过有人要问了:“我车造得挺好,为啥卖不动?”答案可能扎心:因为没人认识你啊!

就拿乐道L60来说,产品力不差,但销量为啥没爆?说白了,新品牌知名度不够。现在中国车市什么局面?大六座SUV一个细分市场挤了15款车,增程纯电双路线,配置清一色冰箱彩电大沙发。消费者挑花眼了怎么办?很简单——选牌子硬的!

您看问界、理想为啥能杀出来?除了产品早一步上市,更重要的是品牌立住了。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强者越强,弱者越难翻身。特斯拉为啥难被超越?就因为它叫“特斯拉”!品牌一旦被认可,用户买的就是那份信任感。

所以啊,车企现在得明白:产品是敲门砖,品牌才是护身符。千万别觉得“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巷子太深,酒再香也飘不出去。
说到底,电车这场马拉松,早就过了靠单点突破就能赢的阶段。没有护城河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清趋势。车企得两手抓:一手抓产品,把“幸福感”刻进DNA;一手抓品牌,把信任感烙进用户心里。

最后送各位一句话:这年头卖电车,别总想着“我要我觉得”,多问问“用户需要什么”。毕竟,买单的人,才是真正的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