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恋爱的年轻人》是一本日本纪实文学作品。
“好想结婚啊,但谈恋爱好麻烦”
“我不需要丈夫,只想要孩子”
“就算是恋人也要AA制”
“和爸妈待在一起比较开心”
“离婚便是恋爱的不良债权”
……
这些正是当代日本年轻人的心声。
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日趋严重,然而在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中,却有七成女性和八成的男性是单身,其中更有近四成的年轻人宣称自己不需要恋人。现在的年轻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曾经发明“草食系男子”和“单身贵族”等流行语的评论家牛?惠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她尝试通过对近六百位年轻人的定性与定量调查,探明当今这一恋爱低潮下年轻人的新式婚姻的真相。
不谈恋爱的年轻人
文 | 牛窪惠
我想请大家,特别是35岁以上的各位先试着回忆一下自己芳华时代青涩的“恋爱”场景。
大学时,只因为与男朋友在社团活动楼约会,心就怦怦乱跳。第一次亲吻时,即使不是“柠檬的味道”,也紧张得仿佛心脏都要跳出来。或是瞒着女友的家长,第一次两个人的旅行,边说着“想要一辈子在一起”,边牵着手一起入眠的夜晚......
可是,如今20多岁的年轻人不谈恋爱了。不是不能,而是不想去谈恋爱了。
据某项调查结果(2014年瑞可利公司)显示,如今20多岁年轻人中,女性没有交往对象的占比60%、男性占比76%。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如果仅看“20岁”时间节点的年轻人就更是寥寥无几了,目前超七成女性、近八成男性没有交往对象(2015年O-Net)。除此之外,从明治安田生活福祉研究所的调查(2014年)来看,“以往没有恋爱经历的20多岁年轻人”在女性中占23%、男性中占41%。
那么,30年前如何呢?据国家第三方调查机构历年调查显示,泡沫经济时代预兆期到全盛期的1982年、1987年,“无交往对象”(18岁到34岁未婚)人群仅在女性中占35%、男性中占43%。反过来说,六至七成男女都有交往对象,与如今相比有显著的差别(2010年/国立社会保障 · 人口问题研究所)。
我是已过不惑之年的泡沫世代 。大学时代里,将恋爱理想化的偶像剧风靡一时(绝不是我夸大其词),比起上课、研讨会和社团活动,与男朋友约会才是优先级最高的大事。当时的流行词(1990年)是“车夫男、请客男、送礼男”,指开车接送、请客吃饭,还送礼物的男性。我也让当时的男朋友每天接送我到打工的地方,过着“如胶似漆”的生活。身边的朋友和上女子大学的女性朋友们恋爱更加气派。一到圣诞节前夕,她们就会接二连三地收到男性送的蒂凡尼和卡地亚一类奢侈品礼物,甚至还有把礼物拿到当铺换钱的。我也曾深以为然。
现在想来,原本的泡沫经济时代是恋爱至上主义最盛行的时代。相比之下,认定“如今的年轻人不谈恋爱了”似乎过于草率。如今20多岁的年轻人明明也想谈恋爱,却没能与异性交往甚欢,或空留满心遗憾吧……
比如说“草食系男子”。他们是玻璃心的代言人,极度恐惧向异性表白后被甩的伤害。我从06年开始对20多岁男性进行研究,与敝司(市场调研公司)员工分头行动,采访了百余人。2008年,执笔完成了招牌“草食系男子”专著。托它的福,至今邀请我作为该领域专家发言的机会仍不胜枚举。
不过,大约自2009年起,我的关注点逐渐转移到与年轻男性相同或比其有更严重的“恋爱低体温症”女性们的动向上。最近,这一趋势在数据上也有所显示。
比如,2015年内阁府公布的《少子化社会对策白皮书》显示,大约四成未婚且无交往对象的20多岁青年男女表示“不想要恋人”。其中,表示“恋爱太麻烦”的男女均占45%左右。此外,在之前的网络调查中,表示“并不想要恋人”的女性也占四成(男性为35%),刷新了史上最低值。顺便一提,15年前同公司的调查结果(2000年)显示,“不想要恋人”派在男女中占比均仅为一成。即使未追溯至30年前的泡沫经济时期,也可推算出该15年间,不仅男性,女性中“不需要恋爱”派亦增加了三成。
本次新采访对象20多岁青年男女所发出的种种共鸣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表白,总觉得太过认真,令人恐惧。”
“恋爱本身就是件丢人的事,仿佛‘八卦的谈资’。”
“约会好累。耗费了成本(金钱和时间),却没有回报。”
“最近他工作忙,一个月只见一次面就可以了。好幸运啊!”
甚至还有更加惊人的心声入耳。
“结婚就可以从麻烦的恋爱中解放出来了,好想快点结婚!”
事实上,恋爱成了不仅不谈,还“想无视”的东西。“跳过恋爱”的年轻人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一些年轻人厌恶恋爱。近年来,连消费领域都盛行“厌消费” 风,恋爱自然也不例外。特别是最近几年,恋爱甚至被女性视为“雷池”,望而却步。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渴望“跳过恋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