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闪购独立出道,即时零售“闪电战”再升级

图片


万亿即时零售赛道,正在进入分钟级竞速。


4月15日,美团将上线六年的"闪购"业务正式升级为独立品牌,并将其置于App首页一级入口,喊出“30分钟送万物”的口号,定位为“24小时陪伴消费者的新一代购物平台”。


图片


而京东以上线“自营秒送”电商业务,外卖日单量将超500万、招募5万名骑手的强势姿态回应。这场巨头博弈的背后,是即时零售已成为“主流消费渠道”。这场围绕“时间”与“效率”的战争,正在重构零售模式。


美团闪购:从外卖“附属”到零售“新极”


近两年,即时零售频繁出现在美团的财报上,已然成为美团核心商业板块的明星业务。


在去年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美团创始人王兴曾表示从长远来看,即时零售或将占据电商市场10%以上的份额,而目前美团闪购发展超出了此前的预期。


4月12日上午,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在社交媒体上透露美团非餐饮品类订单已突破1800万单。据美团披露的信息,在2025年一季度,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同比增长23%,成为核心本地商业板块的明星业务。相关数据显示,其3C家电类订单量甚至超过京东全站的40%,并与Apple、小米等品牌实现新品同步首发,逐步侵蚀传统电商腹地。


目前,美团闪购合作商家超5600家大型连锁零售商、41万本地小商户及570家品牌商。闪购的崛起正逐步改变美团对餐饮外卖的依赖。2024年财报显示,美团交易用户数达7.7亿,其中闪购年度交易用户接近3亿。这一数据意味着,每3个美团用户中就有1人使用过闪购服务,用户心智的迁移速度可见一斑。


美团闪购业务最早于2018年在美团内部上线,美团闪购的成长史也是即时零售行业的缩影。


此前美团闪购并没有独立的App入口,而是分散在超市便利、数码家电等分类入口中触达消费者。依托外卖积累的配送网络和用户基础,从高频快消品切入市场。比如以药品夜间急送为突破口,逐步将服务半径延伸至鲜花、母婴等即时需求场景。2020年Apple授权店入驻成为转折点,标志着3C数码等高客单价品类突破成功。


图片


消费电子品类是美团即时零售一大增长亮点。根据美团闪购联合艾瑞咨询发布的《即时零售消费电子行业白皮书》显示,该品类过去三年增速显著,预计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达68.5%,2026年规模超千亿。


年轻用户成为主力,手机消费中95后、00后占比近40%,家电消费中超50%为85后、90后,美团闪购00后渗透率高达48%。


闪电仓模式进化


为了提升即时零售配送效率,美团加大了闪电仓的布局。


“美团闪电仓业态代表了当前即时零售的进化趋势,是促进即时零售供给生态繁荣的关键所在。”王莆中在2024美团即时零售产业大会上表示。


闪电仓模式是美团闪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线上经营+前置仓”的轻资产布局,美团突破传统门店限制,将SKU数量提升至6000-10000种,覆盖3-5公里配送半径,实现“24小时即时响应”。


随着闪电仓业态持续进化,家电、日用百货等众多品牌商开始加速布局美团闪电仓项目。比如名创优品,目前已和美团合作开设超500家24小时超级店,年内将增至800家,是业内开设直营闪电仓数量最多的零售品牌。闪电仓通过30分钟达服务将库存周转率提升30%,线上订单占比突破25%。还有屈臣氏,在美团开设的闪电仓覆盖超过10个一二线城市,仓单产提升1.4倍。


美团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美团便利店闪电仓在下沉市场新增1866家,同年第三季度,美团闪电仓数量已超过3万个。预计到2027年,美团闪电仓数量将超过10万个,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


图片


独立化背后的零售野望


将闪购从业务模块升级为独立品牌,看似是简单的组织架构调整,实则暗藏美团对零售市场的三重战略考量。


一方面是抢占用户心智高地。 尽管闪购日均订单已达1800万,但消费者对其认知仍停留在外卖配送工具这一属性。


独立后的“美团闪购”通过首页一级入口、全品类展示和“30分钟好货到手”的强效标语,直接对标传统电商的“次日达”,加速消费者认知从“外卖平台”向“全能零售平台”转型,甚至是争夺用户对“即时零售=美团”的认知绑定。同时,通过独立品牌强化“快”的标签,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


更深层的考量在于生态卡位。我们发现,美团闪电仓的选址策略与社区团购自提点重合度达65%,这意味着闪购业务正在成为连接即时零售与近场零售的超级节点。当3万个闪电仓与700万美团优选团长点位形成网格化覆盖,美团的本地服务生态将获得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另外,美团外卖日均8000万单的流量,为闪购提供了天然的流量池。通过会员体系升级(如“神券”跨业务通用)、配送网络复用,美团正在打造“餐饮+零售”的双轮驱动模式。


即时零售的"闪电战"VS"持久战"


得益于突出的便利性,即时零售近年来成为消费者日常化、高确定性的生活方式。


即时零售的市场规模正以年均50%的速度狂奔,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指出,预计2030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目前,即时零售战场这片蓝海已汇聚不少巨头,形成"多强"格局。抖音本地生活业务的崛起已分流部分到店消费场景,而传统商超如物美、大润发通过自有平台强化即时配送能力,甚至山姆、盒马等新零售玩家也在争夺市场份额。


而美团与京东的对抗尤为激烈。即时零售也是京东的近年来的重点战略业务。此前京东将即时零售业务升级为“京东秒送”品牌,而后更是高调入局外卖领域。在品类突破端,京东利用3C家电基本盘发起降维打击。其手机品类即时配送渗透率已较高。


「零售商业评论」认为,即时零售的竞争已超越简单的速度比拼,进入供应链深度改造、技术硬实力较量的新阶段。


未来三年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缺乏供应链整合能力的平台会退出战场,而头部玩家的较量焦点将从"30分钟送达"转向"30分钟服务生态"。那些能打通商品供应-即时履约-售后服务的闭环体系,并在此过程中重构成本模型的企业,终将在万亿级市场中占据制高点。





图片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