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摩”是彝语音译,“布”为念经之意,“摩”是指有知识的长者。彝族布摩神通广大,学识渊博,是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司,是彝族民众对本民族祭司的总称。
彝族布摩通晓彝族经典、彝族文字,是彝族原始宗教祭祀仪式的主持者和知识传播者,负责处理本民族内务,组织活动,撰写经文,主要职能是作布、司祭、行医、占卜、传授知识等。
2016年1月,毕节市人民政府将大方县彝族布摩习俗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
彝族是一个有着多种崇拜的民族,尤其是祖先崇拜在彝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布摩是彝族诸神崇拜特别是祖先崇拜的产物,是彝族宗教发展到比较完备阶段的产物。
在彝族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面对自然及人类社会中各种不解之谜,彝族先民便把它归之有神灵在主宰,因而产生了“万物有灵”的神灵观念,并通过布摩与神灵交往,企求平安如愿,于是布摩就成为彝族社会生活中主持祭祀,禳解崇祸,占验吉凶,主持盟誓以及进行裁判的神灵代表和法力的象征。
彝族布摩在彝族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通晓彝族经文、历史、医药、历法、神话和起源等知识,是彝族原始宗教祭祀仪式的主持者和知识传播者。因此,布摩不仅是彝族文化的传承者,还在生产、生活、战争、和平、喜事、丧事等各种场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布摩文化习俗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不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形成的产物,是彝族人民集体智慧的产物,是彝族布摩不断总结、提炼,运用于生产生活,指导实践而形成的。
布摩文化在彝族厚重而又多彩的民族文化领域里有着深远的影响,可谓博大精深。可以说,布摩文化是推动彝族社会发展的重要法宝,诸多领域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先河,是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居住在大方县的彝族,是大方县境最早的世居民族,彝族布摩的作布仪式及其神话传说曾经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广泛的传播。可以说,有彝族就有布摩,有彝族人民居住的地方就有布摩的作布活动。
今天彝族布摩习俗的传播,依然集道德教育、知识传授与文艺娱乐为一体,具有表达民族情感、促进社会互动、秉持文化传统的作用,也具有凝聚民族认同、维系道德价值观念和表现民间审美取向的功能。
布摩既是彝族民间宗教活动的主持者和组织者,也是历代彝族文化、典籍的主要传承者,又是彝族宗教和信仰的代表人物。
彝族布摩通晓彝族经典、彝族文字,主要职能为主持祈求庇佑的各种祭祀,是古代彝族社会的“百科全书”,在彝族民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认为他们既能“通神”,也能“通鬼”,是人与神、人与鬼之间的中介者和沟通者。
彝族布摩通过念诵经文等形式和神、鬼沟通,充当人们与鬼神之间、祖先之间的矛盾调和者,并通过象征性极强的祭祀方式处理人与鬼怪神灵的关系,以求得人丁安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其中彝族布摩祭祀习俗是以祖先崇拜和神鬼信仰为主要核心和内容,以诵经和祭祀为主要手段,以牺牲用物和布插“神枝”为媒介,通过念诵经文和一定的仪式来实现人与神、鬼的沟通。
布摩祭祀时使用的法器有法衣、法帽、法铃、“樾妥”“法刀”“法杖”等众多法器和法用事物,以诵经为请神禳鬼的主要手段,辅之以跳跃、旋转等动作。作布时的说唱更是一种以彝族民间特有的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体裁,具有古朴、高亢、低沉等变化无穷的腔调,具有一定的神秘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彝族布摩习俗的各种祭祀活动已逐渐由繁变简。
布摩是彝族社会独有的文化现象,是彝族原始宗教的创造者、传播者、主持者和彝族文字的集大成者,他们传承彝族语言文字、规范彝族社会伦理、弘扬彝族文化、调整着彝族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彝族布摩通过繁复的仪式程序和象征化的仪式行为,探求人的生存价值,掘进人的生活思考,提升人的精神高度,在规范习俗、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布摩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博大精深,它的扑朔迷离和多彩神奇,使布摩文化极具文化魅力和旅游开发价值,因此,紧跟时代步伐,注入时代鲜活的血液,创新发展彝族布摩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在充分发展文化旅游的今天,最大限度地开发布摩文化特色旅游,既可以给当地人民带来就业机会,拉动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传承优秀的布摩文化。
布摩兴起于“哎哺”时代,到清朝达到繁荣鼎盛,同时也是其衰落的起点。改土归流后,彝族君长制政权的消失,布摩这种职业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一下子从位高权贵的地位变成单纯从事祭祀、祈福消灾活动的职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选拔录用部分有功底的布摩参与抢救民族传统文化。1994年4月,奢香博物馆在大方县城北郊落成,首次开馆中展出许多布摩经典和布摩文物。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许多彝族民众已丧失了自己的母语,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布摩习俗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现状令人堪忧,已经到了不得不抢救的地步了,传承和发展迫在眉睫。
彝族布摩习俗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彝族民众的精神寄托。在这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保护、传承和发展彝族布摩习俗成为当前保护和发展彝族文化最为重要和急迫的任务。
大方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陈忠友 收集整理
编 辑:郑永扬 龙 英
编 审:杨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