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尚消费品入境到大宗货物进口,越来越多的全球好物搭乘中欧班列进入中国市场。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的同时,外贸企业也希望运营成本越来越低,把国际生意越做越大。
“受益于这项改革创新,我们进口的菜籽油,一列算下来要减少成本费用近10万元。”在成都国际铁路港货物堆场,四川荣材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郑高荣向记者算了一笔账。
他所说的改革创新,是指成都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估价管理改革”。这项改革入选了国务院第四批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已在全国进行复制推广,让更多外贸企业享惠到源于成都的创新红利。
“抠”出来的减轻税负
一季度为62家企业节省运营成本近40万元
中欧班列往返奔驰于“一带一路”沿线,综合运输成本低是其核心竞争力。自2013年开行以来,成都中欧班列这支“钢铁驼队”已连通境内外150个城市,最多时一天12趟国际班列抵离,往返之间,把中国好物运往全球各地,也把全球好物载入中国市场。
在走访调研企业过程中,青白江海关了解到中欧班列通常按照“一单到底、一次结算、分段运输、全程负责”方式组织物流运输,由于境内和境外段运输未拆分,企业将境内段运费并入了进口完税价格。而按照相关规定,进口货物在运抵我国境内输入地点起卸后的运输及相关费用不计入完税价格,也就是说,中欧班列境内段运费可以从进口完税价格中扣除。
境内段运费并入进口完税价格,造成企业理论上承担了不必要的税负。那么,如何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运输综合成本优势,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于是,青白江海关组织专班在与企业开展广泛调研后,研究提出将境内段运费从完税价格中扣除的可行性方案,获批准后实施,帮助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据青白江海关综合业务一科副科长沈虹介绍,一项名为“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估价管理改革”创新举措于2019年在全国率先实施,截至目前已累计为享惠企业减轻税负约410万元,其中今年一季度已为四川62家企业减轻税负近40万元。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小改革广受益 企业的国际生意更有活力
这项改革创新不仅让四川本地企业受惠,也为国内其他地区企业享受到了红利。2021年4月,海关总署印发《中欧班列回程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估价指导意见》,明确符合扣减相关条件的境内段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不计入进口货物完税价格。中欧班列回程运输货物境内段运费扣减的创新举措,从成都走向了全国,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走进成都国际铁路港货物堆场,可以看到满装进出口货物的集装箱堆积成山,吊车、叉车在现场忙碌着装卸作业。一项创新举措,究竟能带来多大的好处,享惠企业最有发言权。
“以我们公司从俄罗斯进口的菜籽油原油为例,一列装载130个集装箱,通过中欧班列从内蒙古满洲里口岸入境运抵成都,受益于这项改革创新,每个集装箱可扣除约4000元的境内段运费,按照9%的关税税率计算,一列进口货物就将少缴近5万元关税,加上增值税减负后,为公司减轻税负近10万元。”郑高荣说,运营成本减少了,这部分费用也会通过市场竞争因素传导到市场表现在价格变化上,让下游企业和消费者也享受到了惠利,更为重要的是,让企业减轻了资金成本压力,激发企业开拓市场扩大贸易的活力和动力。
据郑高荣介绍,目前,这项改革创新适用范围已扩大到所有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及中欧班列全线,商品范围也扩大至木材、矿产品、菜籽油、肉类等所有符合条件的进口商品,越来越多企业享受到这项改革创新的红利。
据成都海关统计,一季度,成都海关青白江铁路口岸监管成都国际班列开行超1000列,监管进出境货运量41.7万吨,同比增长11.4%。成都国际铁路港依托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对外开放载体,以开放通道带动经贸往来,以改革创新促进降本增效,一个个数据生动诠释了开放经济发展的澎湃动能。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杨富 摄影/视频 曾书睿 责任编辑 何齐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