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一季度数据:信心明显回升,建议政策前置发力应对关税冲击

AI划重点 · 全文约3110字,阅读需9分钟

1.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达5.4%,消费、投资和工业数据均出现明显回升,房地产销售降幅收窄至个位数。

2.专家认为,市场信心逐渐回升,一季度增速实现良好开局,但美国关税战为经济走势带来不确定性。

3.为应对关税冲击,专家建议寻求谈判达成协议,同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对冲潜在的增长缺口。

4.另一方面,房地产仍需政策持续发力,专家提出用专项债收储、收购存量房和推进棚改等措施。

5.专家表示,政策还需继续发力,特别是要有前瞻性布局,尽量前置发力,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稳定就业。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腾讯财经 冯彪

编辑 刘鹏

5.4%,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颇为亮眼,此外消费、投资和工业数据也都出现明显回升。此前连续两位数下滑的房地产销售数据降幅也收窄至个位数。

对于一季度数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晋斌和西京研究院院长赵建都认为在去年底的增量政策发布后,当前市场信心逐渐回升,一季度增速实现良好开局。

不过,进入4月份,美国政府挑起的“关税战”又为接下来的经济走势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因素。

面对挑战,王晋斌建议既要谋求通过谈判与美国达成协议,又要适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对冲潜在的增长缺口。

在赵建看来,在国内房地产仍处于下跌区间,外部经贸环境复杂的背景下,当前可以推出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并且政策尽量前置发力。

围绕当前经济增长中的亮点和支撑力量,以及物价和房地产走势等热点话题,腾讯财经与王晋斌、赵建进行了对话。

Q1:一季度GDP增长5.4%,哪些因素支撑了增速的回升?

赵建:我觉得5.4%的增长确实超过市场预期。

首先,消费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很好的动力。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4.6%,有很明显的回升。今年春节期间,不管是DeepSeek代表的前沿科技创新,还是以《哪吒2》为代表的动漫市场火爆,都激发了居民的信心,也起到了激励消费的作用。

第二个支撑因素来自政策的发力。去年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加速探底。去年四季度政策开始发力,无论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是对股市的支持政策,整个政策是前置的,力量相当足够。

第三,一季度的出口表现良好,增长6.9%,远超预期。相当于内需和外需合力共振推高了经济增长。

另外,中国经济常表现出V型的季度走势,一季度是开门红,四季度是收官战,二季度和三季度相对较弱。因为年初一般都是政策集中发力,储备项目在新一年集中投放,特别是在银行和信贷端表现明显,存在早投放、早收益的习惯性做法。

王晋斌:一季度GDP实现5.4%的增长应该说是高开的,实现了态势良好的开局,比2024年一季度还高出0.1个百分点。

这个增速主要原因得益于:第一,过去拖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因素在收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和销售的跌幅在收窄。第二,生产供给增长的比较快,比如工业增加值在3月增长7.7%,一季度共增长6.5%,这个增速和去年比是相当高了。第三,消费明显的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后续消费的动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Q2:最近美国加征所谓的“对等关税”,从一季度数据来看,我国对美出口830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占出口总值的比重13.5%。您认为美国加征关税后,对我国后续的出口影响有多大?

王晋斌:美国推出所谓的“对等关税”,后来又加征到超过100%,可以说这种程度的加税已经是禁止性的关税了,就是说基本上切断了经贸关系。所以接下来二季度,我国对美国出口肯定会受到影响。因为中国对美出口占到了出口总额的接近15%,所以后续出口是有压力的。

我认为中美双方最终还是会通过谈判能够达成一个协议,否则对双方经济都是巨大伤害。但是同时,我们还是应该提前谋划,要考虑到如果美方漫天要价继续采取霸凌主义手段,在短期无法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有新的增量的政策,来对冲美国关税战的带来的负面冲击。

赵建:我认为,特朗普加征关税对出口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如果说前几年的疫情是天灾,这次就是“人祸”。我了解到的几家外贸企业目前业务出现了暂停,关税加到极限状态让贸易暂时处于休克的状态,因为有些商品一报关,如果交完关税肯定得亏钱,还不如不卖呢。我估算加征关税会影响中国1.5%的GDP,大概相当于2万亿元人民币的体量。

在过去外需疲软的时期,房地产投资和销售能表现出“压舱石”的预防性作用,但是目前房地产还处在下跌区间,内需还在逐渐恢复的过程中,所以当前叠加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导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预计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压力会有所上升。

Q3:经过几轮的反制博弈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有一定的回调,比如延期90天,对电子产品给予关税豁免等。您对关税博弈的后续走向有哪些判断?

赵建:中美之间的博弈就像在一座独木桥上两辆大车相向而行。当前中国国内经济面临内需不足的问题,美国面临通胀高企、债务压力等问题。现在双方都想过独木桥,而且都认为谁先让步,就会让对方占便宜,但是如果大家都不让步的话,就会导致车毁人亡。所以,双方考虑到自己的支付成本后,还是会理性分析,从而通过谈判,都有所退让,这样对双方都是利好。

Q4:一季度,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降幅已经大幅收窄至个位数。您如何看待当前房地产的形势,预计今年会是最低点吗?

赵建: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拖累虽然有所收窄,但是房地产销售仍然是一个下降的状态。我此前预计,如果没有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冲击,今年房地产很有可能实现结构性的筑底,实际上一线城市和各城市的核心地段已经筑底复苏。现在预计,可能房地产实现复苏的时间会延后一些。

以前是房地产救经济,现在是经济来救房地产。我认为后续还是需要有三大政策措施:一是用专项债收储。以前部分房地产企业囤了大量土地,但是后来没有资金进行开发,这部分政府可以用专项债来回收一部分,为房企注入流动性资金。二是收购一些存量房,可以用于保障房项目或者用来鼓励住在老破小房屋的居民进行换购。三是推进棚改,特别是用货币化手段推进棚改。

另外,现在财政政策提出要更多的“投资于人”,我看一些地方把生育和房地产联系起来,对于二孩、三孩家庭一些买房的补贴,我觉得这方面可以加大力度。

王晋斌:从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来讲,环比持平或上涨的接近30个,说明房地产止跌企稳的迹象已经显现。这也表明一揽子促房地产止跌企稳的政策开始发挥作用。但是,从同比的角度来讲,价格持平或上涨的城市只有几个,说明同比还是有一定的下行的压力。中国居民的资产60%以上配置在房地产上,要实现止跌企稳,还需要政策持续发力。

Q5:一季度消费出现明显的反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71亿元,同比增长4.6%。分项来看,体育、娱乐用品类的增长最快,达到25%,但是近年来,市场最为关注的汽车消费反而持续低迷,一季度下降了0.8%,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赵建:我认为汽车消费可能会进入下滑的周期了。因为房子和车子都是耐用品,不像电影、旅游是多频次的消费。前年去年是汽车消费高峰期,居民经济条件好的也需要五年到十年才会更换。所以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持续支撑不可能依靠这类周期性强的商品。另外,近年来消费需求不足也跟房地产的下滑有很大关联,特别是影响了家居、家电行业的消费需求。

Q6:虽然消费有回暖,但是物价指数还是在负增长区间,您觉得原因是什么?

赵建:一季度的CPI同比为负,因为受蔬菜水果的拖累比较大,今年是暖冬,蔬菜水果产量相对丰富,鲜菜价格下降5.9%,粮食价格下降1.4%。另外,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也带动CPI下行。一季度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3%,核心CPI还是处在上升的状态。

但是,物价指数低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如果需求仍然处于收缩状态,整个物价无法上涨,仍然处于低物价运行状态。

王晋斌:一季度的CPI增速为-0.1%,应该说现在物价还是比较低的。从一季度总体的目标实现来看,增长、就业等目标都实现较好,但是物价偏低,说明一季度经济恢复呈现不对称性的特点,还需要政策发力去推动物价回暖。

Q7:统计局提到“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增长动力不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还需巩固。”您认为后续还需要加大宏观政策的刺激力度吗?

王晋斌:我认为现在可以考虑专门针对美国发起关税战后,针对可能带来的增长缺口采取一些新的增量政策。从外部来看,要与东南亚国家、一带一路国家更广泛地开展经贸合作,开辟新的市场增长点,稳定与这些国家的产业链。从国内来看,可能需要出台增量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也需要降准降息,这是扩大总需求的基本政策。

第三点,我觉得可以针对那些对美国市场依赖较大的企业或者地区推出专项的支持措施,化解这些企业和地区出口的急剧下滑,确保他们能够渡过当下的难关,这对稳定就业都是有作用的。

赵建:这要看决策层的依据是什么?一季度的表现非常出色,可能按当前的数据分析当前的政策力度就足够了。但是我们知道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市场可能也会担忧在一季度数据回暖后,后续的政策力度会不会减弱。所以,我认为政策还是需要继续发力,特别是要有前瞻性布局,政策要尽量前置发力。我认为二季度是这些政策出台的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