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1例,死亡1例!紧急提醒:千万别吃

图片

昨天(4月15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2025年3月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其中深圳报告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病1例,死亡1例。而食物中毒的原因就是因为误食毒蘑菇。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

2025年3月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2025年3月(3月1日零时至3月31日24时),我省共报告2起一般及以上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为较大级别,共发病2例,死亡2例。分别为:深圳市龙岗区报告的一起误食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病1例,死亡1例;珠海市斗门区报告的一起食用蟾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病1例,死亡1例。


图片


 湖北疾控健康提示:

 外出踏青请警惕舌尖上的"致命诱惑" 


春季万物复苏,随着气温回升和春雨滋润,山林间野生蘑菇开始进入生长高峰期,它们在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悄然萌发,我们郊游踏青时偶遇的概率骤增。这些看似寻常的菌类中,暗藏着多种有毒蘑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也常被称为“舌尖上的生死劫”。


几种常见的致命毒蘑菇举例




01
大青褶伞


为毒蘑菇中毒事件中最常见的菌种。菌盖表面具有蛇皮状鳞片,菌褶初为白色后转青灰,常见于城市公园、草坪和花盆。含有的毒素主要引起胃肠型症状,包括频繁地上吐下泻,往往在误食几小时内就开始出现明显症状,严重时也会导致脱水休克甚至死亡。


图片
图片


02
灰花纹鹅膏菌与裂皮鹅膏菌


剧毒!对肝、肾等脏器毒性极大,很容易导致死亡,是毒蘑菇中毒死亡人数较多的野生毒蘑菇之一。


灰花纹鹅膏菌菌盖灰褐色,白色菌褶,有菌环,外形易与无毒的草鸡枞菌相混淆。误食后,潜伏期为6~12小时,首发症状多为急性胃肠炎表现,严重者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可进展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症状、潜伏期与灰花纹鹅膏菌相似的有裂皮鹅膏菌,其菌盖中央凸起呈斗笠状,菌柄基部有“菌托”。


图片
图片


03
肉褐鳞环柄菇


菌盖上有褐色至暗褐色的鳞片呈近同心环状排列,菌柄与菌盖同色,菌柄中空且下部也有同色鳞片。长得跟一些可食用蘑菇比较相似,‌肉褐鳞环柄菇‌含有鹅膏肽类毒素,可以造成急性肝损害型中毒,严重者可以导致急性肝损害、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图片
图片


破除五大认知陷阱




“颜色朴素=安全”‌?

❌。剧毒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均为灰白色,与可食用口蘑极相似。


“虫食无毒”‌?

❌。致命鹅膏成熟期常被蛞蝓啃食,但毒素对昆虫无害。


“银器试毒”‌?

❌。毒蘑菇毒素多不与金属银反应。


“高温烹煮解毒”‌?

❌。鹅膏毒肽耐高温,炖煮2小时仍具毒性。


“蘑菇晒干后无毒”?

❌。晒干后毒蛋白活性反而增强3-5倍。


“固定采摘点安全”‌?

❌。毒蘑菇孢子可通过风雨、动物传播至新区域,往年安全地带可能出现剧毒品种。


中毒急救黄金三步





立即催吐‌:服用温盐水500ml,刺激舌根,重复至呕吐物清亮。


保留样本‌:用洁净容器保存呕吐物及未烹饪菌体。


立即就医:一旦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就医并同步联系当地疾控中心。



预防建议




记住:任何野生蘑菇都可能是披着美丽外衣的隐形杀手。预防毒蘑菇中毒,从拒绝第一口野菇开始,让科学认知构筑起生命的防火墙。



来源:都市快报、湖北疾控
编辑:沈怡杉
责编:黄黎
终审:吴志军
出品:孝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