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公安:综合施策带来全城通畅

图片
投稿邮箱:2854183000@qq.com 
当前,克拉玛依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0万辆,这给城市交通管理带来很大压力。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公安交管部门持续推进城市交通精细化治理,实现交通事故数量和拥堵指数双下降。

微改造提升道路效能

“刚走到路边就被亮光吸引了,这样的斑马线太‘潮’了。”4月7日晚,克拉玛依市民小李下班回家时,发现道路斑马线闪闪发光,他赶忙拿出手机拍照。
新颖的提示设计引人注目,也折射出克拉玛依市公安交管部门通过微改造推进城市交通精细化治理的有益探索。
“此前,我们发现在斑马线上发生的事故占比较高。”克拉玛依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工程办主任张正说。经过调研分析,民警发现,原有的涂料式斑马线会随着车辆碾压、道路清扫等出现磨损,涂层逐渐变薄,当夜间或阴雨天光线不足时,驾驶人视线便会受影响,无法提前观察到斑马线提示,易造成交通事故。
为从源头消除隐患,今年3月,该支队引进镭射光影动态提示设备,让斑马线发出灯光闪烁信号,提醒过往驾驶人提前减速、礼让行人,预防事故发生。该设备投入试行以来,相关路口交通事故大幅下降。
同时,“道路瘦身”也被纳入克拉玛依市公安交管部门微改造计划中。
克拉玛依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张茂龙介绍,克拉玛依部分道路交叉口存在直行、左转同道等情况,道路通行效率差,且克拉玛依市城区道路车道宽度普遍在3米以上,远超国家标准,不利于公安交管部门优化交通组织。
2024年,克拉玛依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联合城市管理、道路交通部门对部分车流流量较大的道路优化空间布局,实行车道宽度微改造。“优化后的道路交叉口车辆通行效率有效提升,道路通行承载量大幅增加。”张茂龙说。

给红绿灯安装“大脑”

4月8日,克拉玛依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内,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撑下,覆盖44个城区路口、4条“绿波路段”的“智能交通信号系统”飞速运转,保障城市道路顺畅通行。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推行“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优化城市交通信号管理网络,大幅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在由数据配置信号周期的道路上行驶是什么体验?近日,记者坐上出租车实地感受。正值下班高峰,路上车辆明显增多,记者看到,在一处车流集中的路口,绿灯倒计时在10秒时停顿了4秒,才开始继续计时。这多出来的4秒,让不少车辆得以顺利通过,“现在红绿灯可智能管理,我们跑车省去了不少等待时间。”出租车司机刘师傅说。
“这是‘智能交通信号系统’在发挥作用。”张茂龙对记者说,该系统通过监测路口实时流量动态调整信号灯时长,及时缓解车流压力。
张茂龙介绍,此前,公安交管部门只能根据实地测算的车流情况,约算出信号灯配时,但车流的峰值是动态变化的,信号灯不会随车流激增、交通事故等情况自主变灯,一旦有突发情况,极易造成交通拥堵现象。
对此,克拉玛依市公安交管部门探索为信号灯安装“大脑”,让其根据车流量自主配时,即“智能交通信号系统”通过对道路运行情况进行感知和信息收集,依靠全域数据集成、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能力,实时计算并输出交通信号控制方案,做到对各个路口交通信号灯实现实时感知、瞬时响应、智能决策,从而消除车辆空等空放现象,均衡各方通行需求。
“现在路口排队的车少了,城市的拥堵指数也下降了。”克拉玛依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广介绍,自该系统运行以来,克拉玛依市相关道路通行效率提升15%以上。

构建智慧交通治理网

除了“智能交通信号系统”,基于AI视觉大模型构建的“危险交通行为识别系统”是克拉玛依市新上岗的“电子交警”。该系统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迅速、精准地识别闯红灯、逆行、不礼让行人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4月4日,市民吴先生驾车驶入克拉玛依市幸福路,行经人行横道时,未停车礼让行人,这一幕被人行横道前的“危险交通行为识别系统”发现。当日,吴先生便收到公安交管部门的处罚通知。
“远端精准识别违法行为,不但减少了执勤警力的投入,还能提升违法行为查处效率。”张茂龙介绍。如今,依靠该系统,民警在指挥大屏前即可实现实时查纠违法与深度数据分析。
年初以来,克拉玛依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开始探索无人机在路况监测、疏导交通等多种领域的应用作用,提升交通管理效率与精准度。此外,该支队还创新建设“克拉玛依市道路交通管理大数据研判中心”,实现交通事故预防的“一屏统览、一键研判、一图展示、一网共治”,民警通过交通数据即可快速捕捉隐患信息,为后期解决问题提供精准依据,构建高效交通治理网络。

“我们将坚持科技引领,持续推动城市道路精细化治理,提升公安交管服务水平,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王广说。

图片

来源丨石榴云/新疆法治报

编辑丨夏特克

审核丨赛   伟

签发丨许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