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南美国家巴拿马参加“2025年中美洲安全会议”期间发表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强硬言论,声称要遏制中国在拉美地区的扩展,并准备在太平洋地区进行军事演练。
这些表态令国际社会对中美之间日益激烈的地缘竞争格局倍感关注。
拉美地区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美国“后院”,正在成为两大国博弈的新前沿,而美方的强势态度也暴露了其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焦虑。
美国的“新门罗主义”复苏
美国对拉美地区的控制早已深植于历史。
1823年,时任总统詹姆斯·门罗提出著名的“门罗主义”,宣称拉美是美国的势力范围,欧洲列强不得干涉。
这一政策在冷战时期演变为对拉美的全面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控制,但近年来随着全球多极化趋势加剧,美国的影响力逐渐衰退。
进入21世纪,中国通过加大对拉美地区的投资和合作,逐步挑战美国的传统霸权。
数据显示,中国与拉美地区的贸易额在2022年已超过4800亿美元,中国不但成为多个拉美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还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领域深入布局。
这种合作模式对拉美国家而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但对于美国而言,则被视为对其地区霸权的直接威胁。
赫格塞思的言论十分直白,他强调中国企业“不能进入”拉美的关键科技领域,如5G、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试图通过技术控制手段维护其在拉美地区的优势。
与此同时,美国也采取多种经济和外交压力,向拉美国家施压,试图阻止这些国家与中国签署相关合作协议。
拉美国家的多极化选择
美国试图通过“新门罗主义”式的控制继续维系其地区领导地位,但拉美国家的态度已经发生显著变化。
墨西哥前总统洛佩斯曾公开表示,“21世纪的拉美不会再是任何国家的殖民地。”这一观点反映了拉美国家逐渐增强的自主意识。
近年来,巴拿马、巴西、阿根廷等国家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自巴拿马与中国建交后,双方展开了多项深度合作,涵盖港口物流、贸易通道建设以及5G通信技术应用。
这些项目不仅为巴拿马带来了显著经济收益,也进一步打破了美国在拉美地区的技术垄断。
与此同时,拉美国家开始意识到,与中国的合作不仅可以获得发展资金和技术支持,还能够推动自身的国际合作多元化。
然而,这种中拉合作也让部分拉美国家陷入两难境地。
与中国合作虽然经济上获益,但可能遭到美国的报复性措施,如关税威胁或军事压力。
这种左右摇摆的态度让拉美地区成为中美地缘竞争的“夹心地带”。
太平洋军事演练加剧紧张
除了在拉美地区的竞争,美国还将战略焦点转向太平洋地区。
据美方官员透露,五角大楼已计划在太平洋展开一场针对中国的军事演练。
这场预演不仅将模拟与中国海军的作战,还可能涉及针对中国的长期战略部署。
根据相关报道,美国在关岛、夏威夷等地的军事基地正进行扩建,同时计划在澳大利亚部署更多巡航导弹系统。
这一军事动态加剧了太平洋地区的紧张局势。
美方将中国视为其全球战略的“步步紧逼的威胁”,并强调阻止中国统一等行动是优先事项。
而中国则通过加强南海军事部署以及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试图在太平洋地区形成反制力量。
这种军事对抗不仅限于中美之间,还牵动了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
全球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从拉美到太平洋,中美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这种博弈不仅表现在地缘政治上,也延伸至经济、科技和军事领域。
然而,全球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拉美国家的自主意识增强,以及中国通过经济合作推动多边关系的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国际权力结构。
过去,美国的“新门罗主义”或许能够维系地区霸权,但随着中国的崛起,这种高压政策可能逐渐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负资产。
美国防长赫格塞思的强硬言论以及美方在拉美和太平洋地区的行动,进一步揭示了中美之间的战略焦虑。
拉美从美国的“后院”走向多极化选择,表明国际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而中美竞争的深化,也给全球和平与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
未来,如何在竞争中避免冲突,并推动合作共赢,将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对于拉美而言,它们的自主选择不仅影响地区发展,还将在全球多极化时代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报:外交部连用6个反问,驳斥美防长“中国威胁论”2025-04-14
观察者网:美军要搞大规模联合演习,为将来与中国开战做准备 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