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医文化的“传播者”——巴西“中医粉”的在华研学之旅

图片
  巴西国家针灸学校主任路易斯·古斯塔沃(左三)在研修班开班仪式上发言(4月7日摄)。新华社发

  新华社兰州4月16日电(记者刁慧琳、多蕾)特里西娅·里贝罗在巴西一家银行工作,同时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针灸师。近期,她作为巴西中医药临床研修班的学员来到中国西部的甘肃省进一步学习中医药知识。

  巴西中医药临床研修班近期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开班,为期6天。作为巴西国家针灸学校第三批来华的研修团队,这14人中既有从业20余年的资深医师,也有专注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青年学者,还有像特里西娅一样的资深中医爱好者。

  起初,特里西娅接触中医是为了给家人治病。特里西娅的姐姐曾饱受背痛折磨,机缘巧合下,一位巴西的中医用针灸为姐姐治愈了疼痛,这令特里西娅感到惊奇,自那时起她便决定学习针灸。

  “中医有数千年的历史,我认为它的治疗方法更温和、天然。”特里西娅说,现在她会给家人和朋友做针灸治疗,或给他们推荐其他中医,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中医带来的好处。

  2019年,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巴西达明公司在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联合成立中国—巴西中医药中心,截至目前已联合举办3次中医药文化周活动,累计培训巴西人员50余人次。

图片
  巴西中医药临床研修班学员在甘肃中医药大学学习中药炮制(4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多蕾 摄

  此外,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多名医护人员还先后远渡重洋到巴西执业。医院党委书记吴冰介绍,中医药中心发展成效显著,已成为当地颇具影响力的中医诊疗机构,“我们欣喜地看到,针灸、推拿、中药等已逐渐融入巴西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中巴人文交流的纽带”。

  本次研修班通过理论授课、临床实践以及文化体验相互融合的模式,全方位展示中医药理论体系与特色诊疗技术。研修期间,学员们深入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肿瘤科、儿科等特色科室开展临床实践,同时参与中医药文化研学活动,领略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在甘肃中医药大学,巴西学员们跟随学校教授认真学习炮制中药的传统流程。“要想成为一名中医师,至少得看看中国的医生是怎么做的。”巴西国家针灸学校主任路易斯·古斯塔沃说。

  路易斯十年前第一次来到中国,学习了一年中医。回到巴西后,路易斯通过教学的方式推广中医药文化,至今已坚持十年。

  路易斯注意到,近年来巴西人对中医的关注显著增加,越来越多人开始讨论中草药、针灸等中医知识。“这是一件好事,我们想为更多人的健康负责。”他说。

  甘肃是中医药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中药材主产区。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伯荣表示,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正凭借其独特优势为全球健康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