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作业面临高风险,行业痛点如何破局?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柳姗姗 彭冰 通讯员 尉迟中诚

在工业安全领域,电焊作业的高风险性始终是行业痛点。

4月14日,记者从一汽-大众获悉,该公司长春生产整车制造部(长春一部)焊装一车间Q5维修团队直面挑战,以技术破局思维推动安全管理革新。

在技术骨干梁国涛的带领下,由机电技工、安全工程师组成的跨部门团队,融合物联网与数字化技术,自主研发“电焊机三维智能管控系统”,围绕时间、空间、能耗三大维度构建全流程闭环管理,为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树立了行业标杆。

时间锁:团队攻坚破解“超时顽疾”

“传统监管依赖人工盯防,超时作业屡禁不止。”项目负责人梁国涛在调研中发现这一痛点后,迅速组织技术团队攻关。

团队成员以“审批-授权-执行”为逻辑框架,开发出动态时间管控模块:作业单位通过钉钉平台提交施工信息后,安全部门逐级核验焊工资质与现场环境照片,审批通过后生成唯一授权码。

焊机内置团队自主研发的4G控制芯片,仅支持扫码开机且在设定时段内运行,超时瞬间,系统自动断电并推送告警。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还设计了“弹性时间窗口”功能,当使用方完成使用延时申请审批后,管理者可通过手机端实时调整作业时长,既堵住漏洞又兼顾生产柔性。装备该系统的设备超时作业率归零,确保作业时间完全受控。

图片

梁国涛加班加点调试管控模块响应可靠性和稳定性。

电子围栏:跨部门协作筑牢“空间防线”

“违规跨区作业就像‘打游击’,必须用技术划出硬边界!”梁国涛带领团队联合企业安全保障部,将GPS定位技术与厂区电子地图深度耦合。

在焊机加装定位模块后,系统自动比对申报坐标与实际位置,偏差超过预设即触发预警。作业中,监管平台实时显示设备移动轨迹,一旦进入危化品区等电子围栏禁入区,马上会向相关负责人推送预警信息。

在今年春节检修的一次实战中,某线体商焊机因操作失误逼近禁火区,系统瞬间向属地安全员发出预警,第一时间现场处置,消除了事故隐患。这一成果的背后,是团队连续1个月调试定位精度、安全工程师反复修订围栏规则的协同攻坚。

图片

梁国涛持续优化设备“电子围栏”范围及精度。

能耗图谱:数据闭环激活管理效能

“过去焊机能耗是笔糊涂账,现在数据自己会说话。”梁国涛团队将智能电表、MODBUS通信技术与云端数据库结合,实时采集每台设备的电流、电压、功率等12项参数,构建动态能耗图谱。

通过分析数据,团队发现30%的焊机在午休期间仍处于待机耗电状态,随即优化自动关机策略,有效节约能源成本。此外,焊机每一次使用记录都被永久保存在电脑的数据库中。各类过程参数以及使用时间、地点等安全数据都得到了妥善保存,便于后续追溯和分析。

图片

梁国涛探索构建能耗图谱,确保设备安全、精益运行。

从传统人防到智能技防,从模糊经验到精准数据,项目团队以技术创新重塑工业安全逻辑。用6个月的持续攻坚证明,安全管理的突破,既需要技术前瞻性,更依赖跨领域协同的团队智慧。

梁国涛告诉记者,接下来,团队计划融入AI行为识别技术,进一步织密安全防护网,为智能制造时代的安全管理提供“一汽-大众方案”。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