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制造业需要急救

在中美关税战的背景下,中国出口制造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大危机。面对始料未及的高关税,许多做美线(出口美国)的出口制造商都已经停工歇业,那些老板们也在观望等待,如果情况无法有所改善的话,最终他们也只有关门倒闭这一种结局。

关税影响被低估


目前,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关税累计已高达145%。此外,对于跨境电商的800美元免税政策也永久取消。

有很多人说,因为现在中美贸易只占中国进出口贸易的14%,所以影响不会很大。甚至有人举例说,义乌只有不到10%与美国有业务往来。义乌小商品城7.5万家商户中,只有3000多家与美国有业务往来。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从表面数字上看,中美贸易占比降低了。但如果考虑到2018年之后一批借道第三国或转出口贸易的话,情况就并非如此。

以越南为例,2018年中国对越南出口额839亿美元,而2024年则飙涨至1440亿美元。而2018年越南对美国的出口额只有490亿美元,2024年则暴增至1960亿美元。而201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占比是19.2%,如今只有14.3%。

可见,在这不正常的数据背后,隐藏着中国外贸商借道规避关税的事实。而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在墨西哥已经设有专门的中国企业工业区和墨西哥义乌小商品城。

这说明,中国出口贸易对美国的依赖度并不像数据表面上所展示的那么小。

停工潮到来


受美国高关税影响,现在很多依托美国订单的出口制造业都纷纷进入停工状态。

最严重的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但凡做美线的出口贸易商和制造业企业大多已经停工。有些企业已经接到美国客户通知,订单合同暂停、有的被告知取消订单,正在谈判的新订单也纷纷告吹。受波及的企业和员工数量不计其数。

有些事实和数据可以佐证出口制造业当下处境的艰难。比如,上海港中国对美国的航运量骤降。截止目前,4月中至5月中的中美航线已经取消数十航次,航运运力从4月初的37.6万TEU(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指20英寸的标准集装箱)降低了40%的运力。港口集装箱堆积如山。现在港口最繁忙的业务就是货主办理退关手续业务。一些企业往日每天发往美国的集装箱能做到几十箱,如今只剩几箱。

眼下,很多老板都在硬抗这段困难期。他们还指望高关税只是暂时的,但从现在的消息来看。中美高关税对峙的局面将持续一段时间。

当前最首要的问题是,这些老板们能扛多久?

众所周知,制造业利润率是很低的,普遍不到5%,个别产品利润率稍高。相对而言,从事出口的服务商情况还稍好,比如跨境电商行业普遍的毛利率可以达到30%。但在145%的关税面前,大多数都是做一单亏一单,生意根本没法做。

但那些还在硬抗的老板还要继续发工资,他们的现金流也就只能支撑他们几个月的支出。如果高关税情况无法得到改善,按照不少老板的反馈估计,可能从六月份开始将会有不少出口制造业企业不得不宣布倒闭破产。(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倒闭破产,但比例不是很多)

对此,有些不懂行的会提建议说,可以出口转内销,或者寻找新的出口目的地。而这些都是表面上看上去可以,但实际上却没有可行性的建议。

第一,出口转不了内销。现在内销什么情况大家有目共睹。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内销的话,那就是“内卷”。现在内销最大的问题是,增量市场结束了,大家都在存量搏杀。说穿了就是内销已经饱和。

第二,为什么不能转做其他国家的出口贸易。但凡从事贸易行业的应该都知道,美国客户是所有贸易客户中最优质的。这种优质表现在利润空间大和回款不拖欠(相比其他国家客户)。而且,有些产品是美国那边专供的,如果要转型就要连生产线一起改,这就等同于大换血,很多企业换不起。

订单外迁可能是永久性的


如果最终高关税情况长期持续下去的话,今天的停工潮就会变成明天的失业潮。而且,这种订单流失可能是永久性的。

现在,苹果、Meta、惠普和戴尔已经指示供应商增加在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产量,以避免中国征收关税。特朗普贸易战的直接后果是迫使美国企业的供应链撤出中国,转向友好外包或回流。

根据日经新闻报道,印度顶级供应商已接到指示,要求提高iPhone的产量。然而,知情人士指出,工厂的利用率已经达到最高水平,因此很难实现大规模的新增产量。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称,苹果已帮助供应商购买设备,这可能会使印度的iPhone产量增加数百万部。该公司预计今年将在印度生产至少5000万部iPhone,并正在努力使其即将销往美国的大多数iPhone机型在印度生产。

知情人士称,苹果还告知供应商,美国市场上的大部分MacBook和iPad需要在越南生产。苹果还要求供应商尽可能多地从中国向东南亚和印度运送零部件,以支持其不断增长的美国市场各类产品的生产。

日经新闻的报道还指出,苹果已通知供应商“加快将印刷电路板等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泰国和其他中国以外的地区。”

一位苹果零部件供应商的高管证实了这则消息,“我们被要求尽可能将所有零部件通过空运运往东南亚和印度……这就像客户把所有库存都卷走,然后运出中国一样。”

因此,未雨绸缪,在失业潮到来前,就该遏制事态朝更糟糕的方向发展。趁现在那些老板还扛得住的时候,地方应该出台一些措施对他们进行救助。一旦他们扛不住了,所释放的失业群体数量是很可怕的。届时再要解决失业问题,付出的成本会比现在救助那些企业要多得多。

图片


责编:黄晟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