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昌邑: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水平

昌邑市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为核心,全方位全领域开展矛盾纠纷溯源治理,通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创新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服务、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资源功能集成化,实现综治中心“提档升级”

强化阵地建设。昌邑市综治中心建筑面积达3200平方米,推行“1+4+N”模式,以综治中心为依托,统筹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有关功能,融合人社、卫健、交通等N个部门和专业性调解组织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形式入驻集中办公,构建起“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昌邑市各镇街区综治中心全部按市级统一标准完成改造提升。做优功能服务。综治中心设有引导受理、多元化解、指挥调度三大功能区,配备“综合受理窗口”,无差别受理分流所有矛盾纠纷,兜底解决群众诉求。多元化解区域设有各类品牌调解室、心理咨询室,衔接仲裁、诉讼、行政复议等法定程序,以提高工作效率。在分析研判室、综合调度室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多维度挖掘数据,科学化分析评估,真正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汇聚专业力量。整合公安、司法、信访等28个职能部门,吸纳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金牌调解员和退休老党员等社会力量,组建1200余人的专业调解队伍,推广“五聚五前”“织网、解纷、善治”工作法,创新医疗领域“邑调和”品牌,成立“圆成屋”“七色花”特色调解室,及时化解家庭矛盾、宅基地纠纷等“小案”1600余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图片

运行机制规范化,推进综治中心“提标赋能”

完善工作流程。制定综治中心工作流程图,科学设置引导台和窗口,压实“首接首办责任制”。建立矛盾纠纷统一登记、分类流转和督促落实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诉求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真正实现“中心吹哨、部门报到”。一季度,综治中心共受理矛盾纠纷211件,调解成功率达98.8%。科学分类处置。根据矛盾纠纷类型特点、上行速度和人员数量,设置红橙黄三级预警。去省进京访为红色预警,由市级领导包案督办;到潍坊为橙色预警,由市委政法委、市信访局联合调度,限时办结;其余信访事项为黄色预警,由责任单位就地化解。2024年以来,共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6353件,办结率、化解率均为100%。依法联动调解。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推行诉调、访调、裁调“三调联动”机制,形成职责固定化、联动常态化、管理精细化、运行规范化、服务便民化的工作格局,切实做到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多元化解。今年已完成司法确认案件35件,处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57件,涉案金额1257.3万元,结案率达97%。

图片

治理体系协同化,强化综治中心“提质增效”

创新矛盾排查机制。从网格管理横向排查、部门担责纵深排查、融合协作精细排查三个方向发力,探索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的排查机制,真正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萌芽状态。2024年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4300余起,群众满意率达98.2%。创新矛盾预防机制。推行事前公开听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矛盾预警联席会议制度,实施“信息联采、治安联防、风险联控、服务联动”工作机制,构建起多层次预防体系,及时筛查处置重大矛盾信息3169条,未发生因矛盾纠纷激化引发的恶性案事件。创新矛盾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市级综治中心的综合调度功能,探索建立“询调诉访”一站式、“溯源三谈”一体化、“依法治理”一盘棋矛盾化解合成作战模式,实现各类纠纷一站式处理、一揽子化解,已先后提供法律咨询136次,法律援助33次,解决了群众办事难问题,确保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编辑:李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