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影《猎狐·行动》票房不到5000万,与预期相距甚远,实际撤档原因可能与联合出品方之一耳东影业有关。
2.耳东影业曾参与投资《红海行动》《使徒行者》等多部电影,但在2019年前后陷入资金困境,被曝利用金融产品实施诈骗。
3.由于耳东影业涉及非法稀释份额,其参与的项目如《猎狐·行动》等面临潜在风险,导致投资者钱款损失。
4.然而,业内人士表示,份额稀释本身并非非法融资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中间商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超额稀释,甚至“无额稀释”。
5.随着行业监管加强,非法电影投资行为逐渐受到打击,但仍需提醒投资者谨慎投资,了解电影行业风险。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时光编辑部 |野蔷薇
电影里开出花儿。
【时光聚焦】第6期
由梁朝伟、段奕宏主演的电影《猎狐·行动》清明节“裸宣”上映,票房不到5000万,这与当初的联合出品方之一耳东影业憧憬的“10亿票房”相距甚远。
《猎狐·行动》根据真实案件改编,讲述跨境追捕金融犯罪嫌疑人的故事,曾定档2021年1月6日,但又在2021年1月4日宣布撤档。当时,片方给出的撤档理由是:“由于海外进行的部分后期制作工作未能如期完成,无法按原计划上映”。而实际上,当时紧急撤档疑似与联合出品方之一“耳东影业”有关。
来源:网络截图
公开资料显示,耳东影业实控人为陈硕罡,其名下还有品今控股等多家公司。2021年《猎狐·行动》撤档前夕,品今控股被指控以私募之名违规募集资金,侵占、挪用基金财产,导致巨额资金去向不明,大量理财产品逾期无法兑付。
据知情人士透露,所谓“违规募集资金”,是指其非法稀释电影版权份额。品今和耳东是相互持股的关系,品今“出事”也导致耳东的项目受到牵连。当时耳东参与出品的项目包括《反贪风暴5》《风林火山》和《倚天屠龙记之圣火雄风》等,《猎狐·行动》是当时耳东内部最受关注的项目。
时隔四年,《猎狐·行动》重新定档,选在清明档悄无声息地上映,耳东影业也已经消失在联合出品方的名单之列。
Rice拿《猎狐·行动》举例,“外界说电影成本4.2亿,光看电影概念,它起码溢价了一半,这符合提前回收成本和提前降低风险的逻辑。”也就是说,一部电影的对外成本和真实成本未必完全一致。这种溢价行为或多或少会与稀释方考虑时间成本和规避风险有关。
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所谓“二级市场”其实就是中间商,它们会把自己的份额全部稀释出去,打包卖给散户,甚至带点“传销”的性质,会对整个电影项目造成极大的潜在风险。
《谎称投资<流浪地球2><长空之王>等电影,上海一公司老板骗得2300万元》 上观新闻
《梁朝伟搞“诈骗”,这电影水太深了》 肉叔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