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盐都人社厚植退休职工权益保障根基

退休,是人生的重要一站,是奋斗者的温暖归巢。然而,工龄与出生时间认定正确与否,关系到他们的养老待遇,成为参保职工退休前的一块心病,也是人社工作中必须攻克的堡垒。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人社局以百姓之心为心,聚焦退休审批痛点,用创新与担当书写了一篇充满温情与力量的服务篇章。

图片

工作人员预审档案信息,确保职工“退休无忧”

直面难题:聚焦职工“揪心事”

在退休审批的过程中,出生时间和工龄认定问题成为职工反映最为集中的两大“困局”。

出生时间认定,宛如跨越时空的一场迷雾探寻。职工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单位更迭、档案管理不善等问题,导致档案材料缺失、涂改。部分职工早年为了招工隐瞒年龄,身份证与档案记载不符,农历和公历混淆,加上早期户籍登记不规范,使出生时间的认定难上加难。

工龄计算,则是一部交织着历史变迁与现实诉求的复杂乐章。工龄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使职工对“工龄”概念的理解和计算充满了变数。临时工、下放务农等特殊经历的工龄认定,单位改制、档案遗失造成的工龄“断档”,以及职工受处罚后的工龄问题等,往往成为职工心中的“疙瘩”。

面对这些“历史遗留”与“现实挑战”,盐都区人社局没有丝毫退缩,而是以“三心”服务为钥,开启了化解矛盾的大门。

三心服务:架起沟通“连心桥”

耐心倾听,是打开职工心扉的第一把钥匙。每一位前来表达诉求的职工,都怀揣着对公平的期待。盐都区人社局工作人员如认真的倾听者,耐心梳理职工诉求中的合理、合情、合法之处,用热心的话语和专业的解答,钝化矛盾,维护职工权益。

细心核查,是保持客观公正的坚固防线。对于每一个争议问题,盐都区人社局工作人员都秉持“一事一议”“一案一策”的原则,溯源调查,确保材料真实有效,让事实说话,让审批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真心帮扶,是传递人社温度的暖心之举。盐都区人社局工作人员主动担当,为职工协调退休难题,帮助查补材料,发函核实情况,让职工少走弯路,多一份安心。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职工”的服务理念。

遵循法理:破解认定“千千结”

在职工出生时间认定上,盐都区人社局严格遵循法理,让档案成为最有力的“证人”。多年来,他们并未局限于职工档案袋中的材料进行认定,而是辅助公安部门人口普查底册和旁证材料,坚持“最先最早原始记录”原则,确保认定客观公正,合理合法。2023年,一位参保职工因出生时间问题相差一年,无法退休,心急如焚。工作人员多方查证,最终通过查询十二属相的方法,还原了出生时间,助其顺利退休。职工送来的锦旗,正是对这份用心的最好褒奖。

工龄争议处理中,盐都区人社局为误识“拨云见日”,为断档“补全拼图”。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纠正诉求人的模糊认识,阐明临时工、下放务农等特殊情形的工龄计算条件;对于“断档”工龄认定问题,他们多方联动,主动查找材料和印证,为断档工龄续档。

创新机制:开启退休“加速度”

2025年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实施后,盐都区人社局创新推出“早规划、早提醒、早确认”服务机制,让退休办理更便捷、更贴心。

早规划,成为职工退休路上的“导航仪”。盐都区人社局通过“线上+线下”宣传,依托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发布政策,组织专题培训,设立咨询专窗,组建“退休规划师”队伍,为2000余人次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职工科学规划退休时间。

早提醒,是给职工送上一份暖心的关怀。盐都区人社局依托系统数据,提前筛查符合弹性退休条件人员,采用“三色预警”机制分类推送提醒。已发送短信7000余条,电话联系600多次,走访重点企业10家,服务覆盖率超95%,确保职工不错过退休办理时机。

早确认,让退休办理走上“高速路”。盐都区人社局自2024年9月启动“职工档案预审三年行动”后,就开始提前核查档案信息,补充档案材料,建立电子台账。整合“退休一件事”联办服务,实现“一表申报、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办理时限压缩60%以上,真正做到“早审快办、退休无忧”。

近年来,盐都区人社局践行初心使命,凭借一系列暖心服务,矛盾化解率达96%以上,职工满意度达98%以上。未来,他们将继续完善“退休服务包”,用爱与责任为每一位退休职工铺就幸福晚年之路。(李林华 周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