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临照的《墨经》研究如何让中国古代科学焕发新光辉?| 物理繁星闪耀时(十五)

图片
1943年,在昆明访问的李约瑟结识了钱临照,当时的钱临照刚刚完成自己关于《墨经》研究的著作。钱临照向他介绍了这部世界上最早的系统性光学著作,这让李约瑟大为惊讶,也使得李约瑟着手编纂《中国科学技术史》,并在其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之问”

钱临照院士(1906-1999 年)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和科学史家,是中国科技史学会的第一任理事长,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副校长。钱临照自幼师从钱穆国学大师,文史基础扎实,1942 年他无意间阅读《墨经》,发现其光学力学条目较多,但先贤由于诸多因素所限,未能给予《墨经》光学、力学等条目合理的诠释。身为物理学家的钱临照立足于现代物理学著“释墨经中之光学力学诸条”一文,20 世纪50 年代又发表了“中国古代光学和力学知识”(1954 年)等几篇墨学研究论文。这些研究不仅深刻揭示了《墨经》的物理内含,也当今中国科技史研究及科学教育提供重要启示。

图片


1

立足科技史解读《墨经》


墨家学说在先秦时代与儒学并称为“显学”,然而从秦汉逐渐衰弱以致湮灭,直到清代朴学大兴,近代墨学方复兴。不过清代人对墨学的研究比较单一,要么是《墨子》全书校注,或是《墨经》训诂。直至清代学者孙诒让集各家之大成,所著《墨子闲诂》,方得以脱颖而出,墨学又逐渐被学者们所关注。这样的治学在钱临照看来是远远不够的,他认为“墨翟者,中国古代最罕见之科学家也”,因此,想要完整的解读《墨经》就要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去解读。

图片

现代科学自西方传来,但是治墨学者科学水平之欠缺,终究浅尝辄止,钱临照认为:“若欲读之具有与近代科学技术大相悬契的光学力学诸条,必更有一难。”当然《墨经》解读水平不足不全是研究者的问题。其文本自身也一场难读,即使是《墨经》的校释中具有一定地位的梁启超也素称《墨经》难读,谓其有“八难”。最终造成当时的《墨经》研究状况要么太谨慎,要么太夸张。钱临照自身的条件刚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他既是一个现代物理学家,但又有丰厚的国学修养,最终写出的《释墨经中之光学力学诸条》被学界看作是“《墨经》研究的里程碑。”

图片
▲梁启超《墨经校释》

在解读《墨经》中,有一个问题特别重要,那就是如何对待墨家的科学史地位。这和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东西文化论密切相关。胡适被视为西化派的主将,梁启超被视为东方文化派的代表。梁启超既不支持“科学万能”的观点,也不认同“藐视科学”的看法。钱临照的翻译版本是继承着梁启超的译本,仿照梁启超的校对方法,在校释过程中,他不只注意每条经文的物理内涵,而且立足于传统认识水平,在古代资料中找到理论依据,参考的古代学术著作有二十余种,引用古代著作有一百余种,其间还参考借鉴了诸先哲的成果,并说明了他们的某些失误之处。与此同时,钱临照延续了梁启超的中庸之道,客观评价《墨经》光学和力学部分不够完善的地方,与多本同时代书籍进行对比校对,力图还原字句的原本意思。

图片

既不同于梁启超、胡适的将西方的方法论引入东方,又不同于“以中释中”或是“以西释中”甚至“以墨释墨”的角度,钱临照将中西融合后的墨家学说反向输出国外。这样的思想路径事实上影响了之后我们对于中国古代科学的态度。

2

立足现代物理学系统,

诠释《墨经》光学、力学等科学思想


《墨经》的内容涉及到几何学、光学、力学等诸多学科,其中对一些几何概念的定义、对光的直线传播的认识、对镜像的分析以及对杠杆原理的解释等,都是非常深刻的。钱临照作为物理学家,在梁启超、胡适等研究的基础上,以西方传入的科技知识为之解说,发挥自身学科优势,运用现代科学知识,阐发新意,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钱临照师梁启超的《墨经校释》之方法,逐节校释,使用系统的分析方法把《墨经》分为8 条光学文献和9 条力学文献。

钱临照在原文中把光学和力学分成二类,在校释过程中,他既诠释了每条经文的物理内涵,又立足于传统认识水平,力图在古籍资料上寻找理论依据,并参考了多种古代学术著作。钱临照采用“经说校释”的方式进行解读,以梁启超《墨经校释》中条列为序,模仿形式,将《墨经》与《经说》相对的内容进行一一对应解读;将现有疏解和古文著作进行综合,扶正校订,运用现代物理学知识对于《墨经》中谈及的光学力学知识加以诠释,并附上相关的实验图解进行说明注释,弥补了《墨经》没有附图说明的缺陷。

图片
▲钱临照对光学第五条“景之小、大,说在柂正、远近(影子的大小,是所谓光线所照地方的远近而造成的原理)”的配图

钱临照敏锐地捕捉到面对古代科学学界有两个极端:要么过于自卑,以为中国的科学不发达,要么过于优越,认为古代中国什么都好。他认为只有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理有据地论证中国古代在科学上的成就和地位,才能看到《墨经》对于古代科技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肯定《墨经》中存在的科学价值。之后钱临照还撰写了“古代我国自然科学的成果:I 论墨经中有关形学、动力和光学的认识”(1951年)、“我国古代光学和力学知识”(1954 年)等几篇墨学研究论文。他又探讨了当时科技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古为今用”的研究态度,认为中国科技史发展对于国家“四化”发展具有难以取代的重要意义。

在写作体裁方面,钱临照看到了《墨经》的体裁是定义和规律的形式。在命名方法上,钱临照先从概念出发,分析了“经”的含义,“定事情之界说曰规定,明事情之道理曰定律”。因此,确定了《墨经》的性质是解释自然现象和思想的定义和规则的内容。其次,将力学和光学分门别类,结合现代物理知识和实验进行分析和推理,用系统观念进行解释。钱临照结合时代的特点,求实论证先秦科技发展水平,不仅局限于《墨经》中讲述的科学原理,而且通过其它文本以及相关的文物相结合进行求证,客观地肯定《墨经》的科学价值,分析其不足之处,如在光学部分《墨经》没有能够讲述折射部分和焦点与中心,在力学部分没有能够讲述清楚杠杆原理,全文中没有附图进行说明以及很多重要的发明未完整阐述。

图片
▲钱临照对光学第七条的注释,并指出其没有能够讲述折射部分和焦点与中心

钱临照《墨经》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科学态度为后续的治墨学者所学习借鉴,并带动了学界重视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的风气。

3

《墨经》研究的科学史价值


“科学史和科学哲学(HPS)”是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立足于HPS,我们分析发现,钱临照的墨学研究提供了科学与人文交融的发展导向。


在自传中,钱临照提到:“1943 年告之以墨经中有关科技资料,李为之惊叹不止。”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对他表示感谢的科学家排行中,将钱临照列在了第一位。解放初期,《科学通报》等相关学术刊物向钱临照征文,刊登了他以白话文写的几篇关于《墨经》中物理学内涵的论文,自此国内科技史界研究《墨经》蔚为一时风尚。1980 年钱临照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首任理事长,他一如既往地非常重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鼓励国内学者投入古代科技史的研究,多次主张研究方向以中国古代科学史为主。钱临照墨学研究重要的科技史价值体现在他以历史的眼光看科学问题,以现代物理学系统分析《墨经》的光学和力学成就,并肯定其在世界自然科学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对中国科技史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图片
▲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评钱临照《墨经》页面(来源:科大档案馆)

钱临照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统一的科学精神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他在《墨经》研究中体现出求实求新的科学精神。首先,钱临照认为科学研究工作者应该具备科学和文史修养以及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精神。他不希望人们在做研究时蜻蜓点水,不作深入研究甚至抄抄写写。钱临照曾说过:“众多的物理学家之所以能产生卓越的功绩和取得丰硕的成就,其共同点都是因为能摒弃形而上学,而以敏于研究、勤于实践的信念所致。” 由于一些原因,古籍文献中往往会有一些难以校释之处,对于它们人们只能存疑,如果勉强校释,就可能歪曲原意。对于这一现象,钱临照认为,科学史是向前发展的,古代和近代的一些不同之处是正常现象,我们应力图保持古文的原貌,不能加以近代化,这一观点对科学研究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最后,钱临照对于科技史研究意义具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科技史是人类文明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紧密关系。钱临照高度评价了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研究,但并不认为其研究是十全十美的,他非常希望中国人自己也来对中国科技文明做系统认真的研究。对于科学技术史的研究,钱临照认为:“科学技术史的工作不仅仅要深入研究成功的地方,还是深入研究失败的地方。” 以上观点,不但促进了中国科学史的学科发展,而且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在科学制度与科学技术政策等领域的深入研究。

图片
▲钱临照关于科学史学科建设的笔记(来源:科大档案馆)

多年前,钱临照先生就高瞻远瞩地提出,应注重于科学技术史的教学与科研的观点,并指出科学技术史是培养人的一个不能缺的必修课,科学技术史的内容将成为社会科学学、管理科学等基础课程的基石。一部较好的科技历史,揭示了人类科技发展的真实历程,从课题的产生,所经历的波折与反复,直至现代技术的逐步完善和所遗留的问题等,同时体现出科学家们的思维方式、治学理念、科学研究方式,以及科研道德标准等。这对培育富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而言,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目前任何一本教材都无法取代的。

钱临照等科学家从事科学史研究,正因为他们对于所研究的科学领域及科技术史更为关注,并能从中获得启示与借鉴,因此科学家主导的科学史教育更能满足培养科学人才之社会需求期待。2022 年4 月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科学教育中要重视和引入科学史内容,在课标的教学提示部分也建议教师教学中要引入科技史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体会科学思想,学会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此等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钱先生通过科学史将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统一起来的夙愿。

图片


节选自:童恒萍,钱临照《墨经》研究的科学史价值,自然辩证法通讯,第46卷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