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刘逊的精笔山水,总能被层峦叠嶂间平衡的美感攫住——北方山水的筋骨撑起壮阔的天地,南方水墨的呼吸却在峰峦间织就云雾,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造境理想,在刘逊笔下转化为当代触手可及的空间叙事。这种南北气韵的交融,恰似刘逊穿行在文物研究所的岁月积淀:拍过青铜鼎彝的冷硬棱角,也抚过江南绢帛的细腻经纬,最终化作笔下刚柔并济的呼吸。
董其昌曾言“气韵生知”,而刘逊的山水中那份“脱去尘俗”的气韵则最为动人。他从不刻意堆砌技法,却在皴擦点染间自成章法:山石的肌理如岁月包浆般温润,远山的轮廓被淡墨晕染得若隐若现,溪流蜿蜒处似有泠泠水声。这种意境也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淡泊心境——不争不抢,让山水在笔下自然生长出生命的韵律。
尤其耐人寻味的是,他的画面始终呈现一片完整的山水。无论是巨制还是小品,他总将整片山景映入画中,并非截取一处的片段。这种“满而不塞”的智慧,或许源自金陵画派的滋养——昔日与宋文治先生共绘长卷的经历,让他在师古与创新间找到了独属于当代画家的平衡点。
作为经常欣赏刘逊画作的笔者,愈发觉得他的艺术恰似一帖良方:那些被苏富比拍卖槌反复认证的“精笔山水”,何尝不是喧嚣世界里一方可供栖息的桃源?当藏家们驻足画前,收藏的不止是笔墨,更是一方让灵魂得以滋养的天地,这正是其艺术的价值所在。
——编者按
刘逊,1958年生于北京,曾任职于中国文物研究所。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自学绘画,专攻山水。三十年来潜心作画,笔耕不辍。其画师法宋元而融入当代审美,技法工致细润,格调清逸秀雅,逐渐形成个人面貌。香港集古斋负责人彭可兆先生、台湾羲之堂负责人陈筱君女士先后为之策划过展览,香港苏富比自1996年起连续多年选择其作品上拍。多幅作品参加全国展览并获奖。
重要参展经历:
★1992年香港集古斋举办“刘逊山水画展”
★1994年参加荣宝斋在日本举办的“现代中国绘画五人展”
★2006年台湾羲之堂举办“千岩竞秀——刘逊画展”
★1998年《幽峡垂烟图》参加“98中国国际美术年——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
★2009《翠笼烟树》参加“中国国家画院学术邀请展”
★2006年参加台湾羲之堂“新经典--徐乐乐江宏伟熊海刘逊徐累五人画展”
★2017年《松峰横云》参加北京荣宝斋“江山如画--近现代山水画名家作品展”
出版:
★《中国当代美术名家(范扬赵卫刘逊林容生合辑)--刘逊卷》
★《千岩竞秀--刘逊画集》
作品欣赏
▲《溪山清远》100x49.5cm
▲《烟霞泛舟》99.5x49.5cm
▲《松峰烟壑》99x49.5cm
▲《云溪静泊》54x50cm
▲《江村云雨》50x50cm
▲《江村依翠》50x50cm
▲《江村烟雨》69x45.5cm
▲《云峡归帆》69x45.5cm
▲《峡峰叠翠》100x50cm
▲《云岩高峙》68x34.5cm
▲《江村积雪》68x34cm
▲《雪领寒泉》68x3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