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力新能)正式登陆港交所,公司每股发售价8.27港元,开盘价8.46港元,截至发稿上涨1.57%,报8.40港元/股,市值超210亿港元。
正力新能是一家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主要专注于动力电池产品及储能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陈继程,曹芳为执行董事兼董事长,主要股东还包括正力投资、新中源创投等。其中,曹芳也是“玻璃大王”福耀玻璃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的胞妹。据悉,此前曹芳、陈继程等均曾在福耀玻璃担任要职。
作为后起之秀,正力新能虽较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晚入局动力电池赛道,但仅用五六年时间便跻身行业前十。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资料,2024年,公司动力电池装机容量为9.9GWh,在中国动力电池生产商中排名第9。
来源:正力新能招股说明书
正力新能的产品主要包括动力电池(包括BEV、PHEV、EREV和HEV)、储能电池产品和航空电池产品。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的车用动力电池产品和储能电池产品已实现量产。其中,动力电池贡献了正力新能的主要收入来源。2023年,公司动力电池业务实现营收33.57亿元人民币,占比高达80.7%;储能产品的收入为3.15亿元人民币,占比为7.6%。
凭借出色的技术和产品优势,正力新能赢得了多家国内外知名主机厂客户的认可,并与之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为大型央国企、造车新势力和跨国领先整车企业的供应商。公司在一汽红旗、广汽传祺、零跑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等全球多个龙头企业核心车型的电池产品供应份额持续提升。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正力新能对零跑汽车核心BEV车型的销售渗透率及对上汽通用核心PHEV产品GL8陆尊PHEV渗透率达50%以上。
从业绩表现来看,正力新能的营收呈现出增长的态势。招股书显示,2021—2024年,正力新能分别实现收入为人民币14.99亿元、32.9亿元、41.62亿元及51.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50.7%。虽然营收稳步增长,但2021—2023年公司却陷入持续亏损状态,分别产生亏损净额为人民币4.02亿元、17.2亿元、5.9亿元,2024年公司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为0.91亿元人民币。
然而,业绩增长的背后也影藏着一定风险,尤其是对大客户的高度依赖。报告期内,正力新能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3.37亿元、29.73亿元、32.38亿元和45.3亿元,分别占各期间总收入的89.1%、90.4%、77.8%和88.2%。
如此高的客户集中度,使得正力新能的命运与这几家大客户紧密相连。对此,正力新能并未回避该风险,并在招股书中表示:一旦主要客户的业务、营运、财务状况及需求出现任何重大不利变动均可能对公司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其中,最直接的案例,就是正力新能曾遭遇主机厂“WM客户”经营不善带来的沉重打击。
招股书显示,2022年11月,公司因WM客户事件而停止向威尔马斯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温州)有限公司和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工商信息显示,这两家实体均为威马汽车的全资子公司,因此多家媒体猜测“WM客户”为威马汽车)交付用于BEV的三元电池产品。因此,公司三元电池的销量从2022年的2.9GWh降至2023年的1.5GWh,三元电池的销售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26.29亿元减少至2023年的人民币14.48亿元。尽管公司已于2022年停止向WM客户销售及交付,但因无法即时补足倘若未发生WM客户事件而本应向WM客户交付及出售的购买订单量,2023年的销量仍受到不利影响。
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项下相关会计政策、判断和估计,由于WM客户事件,正力新能在2022年还录得应收WM客户的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人民币6.014亿元,这也增加了正力新能2022年的金融资产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净额。同时,正力新能在招股书中表示,2022年,WM客户事件产生的贸易应收款及存货减值总额为10.236亿元。
本次公开发行,正力新能的募资金额将主要用于产能扩张、建设智能制造设施及柔性生产线、开展各项研发活动,以及作为营运资金和其他一般公司用途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