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水绿,鱼翔浅底。4月2日,济南起步区鹊山水库沉沙池水位上涨、水光潋滟,大天鹅虽已北归,但站在桥上仍可见野鸭嬉戏和远处站立水面上的鸬鹚等鸟类。坐落在沉沙池两侧的南范村,与黄河为邻,因天鹅闻名,可以说是一座“天鹅生态村”,近年来见证了天鹅从“试住”到“定居”,再到生物多样性愈发丰富,黄河慢慢变成一条名副其实的利河。
“今年天鹅是3月8日全部离开的,比去年早了两天。”聊起天鹅,今年60岁的南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克奇记忆力出奇得好。
大天鹅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世界环保组织称为“空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这些天鹅是来自西伯利亚地区的疣鼻天鹅,最早2014年来了8只,往后的10多年里,每年10月底11月初便来沉沙池越冬,如今数量也增加到了300多只。
天鹅数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周克奇说,天鹅喜静,周边不能有大的惊扰,同时对水质要求高,喜欢在浅水处栖息,沉沙池里生长的芦苇及大片荷花,到了冬天芦苇根和莲藕便成了天鹅们的食物。
南范村于上世纪90年代因沉沙池建设而迁至现址,其实,在此之前,该村便是水米之乡,成为一级水源保护地后,更是把保护环境当作重中之重。
“村子禁止任何有污染的厂子进来,早些年甚至把唯一的澡堂也拆除了。”周克奇告诉记者,村民也把天鹅看作南范村的一员,自发保护天鹅栖息地。因天鹅而出名后,南范村每年秋冬时节便早早迎来一批批摄影爱好者和游客,为保护天鹅不受人类活动影响,村庄公益岗和一些村民自发形成一支保护鸟类的队伍,维护停车秩序、环境卫生,阻止人们哄闹、惊吓到天鹅群体。每天坚持晨跑的周克奇也在天鹅越冬期间给自己加了一项任务,在日出时分迎天鹅回家。
得益于村民对天鹅栖息地的保护,天鹅从一开始离桥200米开外,到如今在岸边嬉戏觅食,最近的时候就在桥下距人们不远的地方。据周克奇回忆,2021年冬天格外冷,水面冰封后天鹅觅不到食,村民便少量地给它们投喂一些白菜叶,生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据介绍,天鹅数量的快速增长大约是2018年开始的,随着济南起步区设立,在发展建设中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如今,村庄周围不仅有天鹅,还有秋沙鸭、白鹭、鸬鹚等30多种鸟类,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
“起步区的建设不仅为周边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强后盾,也让黄河慢慢变成一条造福沿岸居民的利河。”周克奇告诉记者,如今,桥隧相继通车,交通更方便,周边好学校、好医院也建设起来了,未来的幸福生活更加触手可及。(大众新闻记者 胡沥中 王雅雯 海报设计 王雅雯 视频 王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