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2025年4月15日

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今年主题是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

图片


提到国家安全

很多人会觉得离自己太遥远

实际上

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图片

案件简介

图片


2022年,某市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一起涉及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策反青年窃取军事信息案件。


犯罪嫌疑人李某(25岁)系某军工企业外包技术人员,因沉迷网络赌博,负债累累。李某在境外社交平台结识自称“军事爱好者”的网友后,被对方以“赚取高额兼职报酬”引诱,通过伪装成地图导航软件的专用通信工具接收指令,利用职务便利,多次偷拍涉密军事装备研发车间照片,并违规记录涉密会议内容,通过加密邮件发送给境外人员,累计收取“报酬”12万元。


国家安全机关通过技术监测发现异常网络传输行为,经缜密侦查锁定李某犯罪证据。


最终法院认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五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以“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七年,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涉案境外组织在华代理人被依法驱逐出境。

图片


图片

案件分析

图片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依托。国家安全不是遥远的政治概念,而是与每个公民的数字生活紧密相连。


本案的李某受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引诱,偷拍涉密军事装备研发车间照片并违规记录涉密会议内容,通过邮件发送给境外人员,这样的行为严重危害了我国国防军事工业,对国家利益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同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的多项法律规定,且李某作为涉密岗位人员,曾接受专项保密教育,其知密泄密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应被从重处罚。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防军工事业不断发展,特别是部分高新武器的曝光,境外间谍情报机构针对我国高新武器研制、生产的国防军工单位开展间谍和破坏活动已经成为常态,境外间谍情报机构对我国公民的渗透、策反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无所不在。从本案可见,敌对势力的渗透已呈现技术化、年轻化、隐蔽化趋势。他们利用大数据筛选经济困难、涉密岗位的年轻人群,以“问卷调查”“兼职拍摄”等名义逐步升级任务,使用地图、游戏等常见APP嵌套间谍通信模块进行技术伪装,用于发布窃密指令、获取机密信息。

图片


图片

以案释法

图片


国家安全机关提醒广大民众:要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增强法治意识,切莫一步走错,悔恨终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上网求职要当心,特别是涉密人员,切莫泄露曾经工作单位相关信息,以免引火烧身;

2、天上不会掉馅饼,切莫为了网络中陌生人给予的蝇头小利犯下大罪;

3、对于亲戚朋友提出的帮忙请求,切莫麻痹大意,成为“叛国”的帮凶。比如,行李箱中不要装有国外的水果蔬菜,不要带回异国他乡的土壤,也不要带回动物标本;

4、使用电子产品、网络也要注意:禁用境外不明APP,定期检测手机异常发热、流量激增情况;不非法购买或者出售卫星数据接收卡、无线摄像笔、实时视频无线监控器、GPS跟踪定位器、钥匙扣密拍器等专用间谍器材;

5、军事禁区、科研机构等敏感区域严禁随意拍摄;

6、对网络接触中涉及“内部资料”“行业数据”等话题保持警觉;

如发现可能涉及国家安全的情况,应及时拨打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12339,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间谍行为的证据,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


国家的安全不仅关乎国家的兴亡

还关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

维护国家安全

需要发挥每个公民的力量!

来源:东区法治

监制:刘幸海
责编:马靖
编辑:冯丽晨、马思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