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2

评论

1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英政府接管最后一家钢厂,国有化是正确道路吗?

AI划重点 · 全文约1670字,阅读需5分钟

1.英国政府于4月12日接管了最后一家大型粗钢生产企业斯肯索普钢厂,所有者为中国公司敬业集团。

2.由于敬业集团决定关闭不再盈利的高炉,可能导致2700人失业。

3.英国国会通过紧急法案,赋予政府官员对这家钢铁公司的控制权,但工厂拥有权仍属于敬业集团。

4.英国政府表示不会将英国钢铁公司国有化,但会控制董事会和管理层,并承担运营成本。

5.另一方面,政府希望寻找合作伙伴,投资更加环保的炼钢工艺,但批评人士认为这无异于国有化。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iWeekly

当地时间12日,英国政府迅速采取行动,接管了本国最后一家大型粗钢生产厂的运营。这家钢铁公司位于英国英格兰城市斯肯索普(Scunthorpe),所有者为中国公司敬业集团,后者决定关闭不再盈利的高炉,这可能导致2700人失业。出于对如此多工人失业的担心,英国国会通过紧急法案,赋予政府官员对这家钢铁公司的控制权。不过英钢未被国有化,工厂拥有权仍属于敬业集团。《经济学人》评价英国对钢铁行业的干预是仓促和混乱的。“以国家安全为由拯救斯肯索普高炉的理由不无道理,但这需要更严格的审查。”

图片

接管本国最后一家大型钢厂

4月12日本是英国复活节假期,然而议员却被紧急召回参加会议,决定是否要接管英国最后一家大型钢厂。这家大型钢厂的所有者是中国企业敬业集团,后者于2020年收购英钢,并称已投资超过12亿英镑来维持运营,但每天仍亏损约70万英镑。为了保持利润,敬业集团决定关闭那些不再盈利的高炉,这一举措可能导致2700人失业。出于担忧,英国国会通过紧急法案,赋予英国商业贸易大臣(Business Secretary)乔纳森·雷诺兹(Jonathan Reynolds)广泛权力,管理陷困的英国钢铁,并订购原材料以维持斯肯索普工厂生产。这家工厂有英国仅存的两座使用原生矿石炼钢的高炉。“钢铁是奠定英国工业实力、国家安全以及全球主要强国地位的基础。”雷诺兹在议会上介绍该法案时表示。

不过英钢未被国有化,工厂拥有权仍属于敬业集团。英国政府坚称不会将英国钢铁公司国有化,但会控制董事会和管理层,而且会承担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政府表示希望寻找合作伙伴,投资更加环保的炼钢工艺,但批评人士表示,这些举措无异于国有化。“这是一个失败的国有化计划。”反对党保守党商业发言人安德鲁·格里菲斯(Andrew Griffith)警告称。

图片

《纽约时报》表示,英国政府所做的一切背后都有迹可循。在经济民族主义日益高涨的世界里,英国政府想要保留一定的原生钢生产能力,来保护本国制造业。然而纵观全局,英国的钢铁业早已陷入衰退。据行业组织英国钢铁公司(UK Steel)的数据,过去十年,英国粗钢产量下降了约50%。此外,英国的钢铁生产还面临着高昂的能源成本以及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目前中国生产的钢铁占全球钢铁产量的一半以上。此外,美国总统特朗普增加关税,对进口到美国的钢铁征收25%的关税。这无疑让英国的钢铁行业雪上加霜。

除了保护本国制造业的重要性之外,一旦斯肯索普的火炉被关闭,众多工人将下岗,让英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去年,印度大型企业塔塔钢铁公司关闭了位于威尔士塔尔伯特港的英国另一家大型钢铁厂的大部分工厂,导致工人大量失业。此举也是因为该钢厂经常亏损。印度塔塔钢铁公司首席执行官纳伦德兰(T.V. Narendran)在一份声明中无奈表示:“提出新方案很艰难,但我们相信这是一条正确的路。”“我们必须加快转型,才能在英国建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业务。”

图片

国有化是正确的道路吗?

尽管政府坚称不会将英国钢铁公司国有化,但仍有议员纷纷猜测,国有化也许是唯一的道路。对此,《经济学人》评价道,以国家安全为由拯救斯肯索普高炉的理由不无道理,但是如果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来补贴钢铁公司,那么这一切是否值得。此外还需要考虑一下,在经济情况每况愈下的英国,资金是用来补贴钢铁公司还是可以用于其他紧迫的军事优先事项。英国钢铁公司至今仍使用150多年前就在使用的原钢生产方式——直接从铁和焦炭等原材料中生产。但这项工艺在如今已显得有些过时。正如印度塔塔钢铁公司首席执行官纳伦德兰所说,为了减少亏损,加快转型是唯一出路,比如替换为电炉炼钢,这一项工艺在美国较为普遍,通常需要雇用较少的工人。此外,这种生产方式能将工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85%。

当然,也有议员猜测斯肯索普钢厂的政治重要性决定了它也不能被关闭。今年5月1日,英国将举行地方选举。本次大选是自2024年英国大选后,所举行的首次地方选举,因此政治意义颇为重要。现任英国改革党领袖奈杰尔·法拉奇(Nigel Farage)呼吁政府“拯救这一重要战略资产”,而工党则急于避免被指责是他们任由英国工业基础继续衰落。“但政府是否考虑过这些权力可能带来的更广泛后果?这种做法很难帮助英国提升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一天之内通过立法几乎断送了进行适当审查的机会,政府为自己赢得了时间,但他们真的是明智的吗?”《经济学人》写道。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