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记智库 城城
就在上周,国务院批复了商务部《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相关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试点示范”),西安等九座城市入选。
自2015年国务院批复首个试点以来,目前已累计有20余地。可以看到,纳入试点地区有几个共同特点:人口规模较大、现代服务业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和开展综合试点条件较好。
那么,“试点示范”有什么特点?将对西安带来哪些推动力?对西安市民生活有何影响?
对这个政策的重要性,商务部在相关文件表述: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
作为近年来我国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部署,与现有的其他开放平台相比,它更有利于服务业开放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大型城市转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2015年5月至今,共有20个省市入选。从分布上来看,西部也只有西安、成都和重庆三城。
以北京为例,作为“1+N”格局中的“1”,极具风向标意义。2020年9月,北京由“试点”升级为“示范区”,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
服务业,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结合相关报道,我国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有两大因素:
一是发展趋势的必然:我国消费形态,正由实物消费为主加快向服务消费为主转变。但服务业增加值约占GDP的55%,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左右。存在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不够、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等问题。
二是吸引外资的作用:作为我国吸引外资增长“主引擎”,服务业在“十三五”吸收外资年均增长4.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比超七成。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为稳外资做出重要贡献。
在瞬息万变的外部大环境下,本次国务院批复表示:
“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开展改革创新探索,大胆试、大胆闯,有序扩大自主开放。”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持续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塑造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
那么,这“试”出了什么?
可以这么来理解,它更类似于“道”——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产业开放的平台、投资贸易合作的平台和制度建设的平台;而随着它的完善和推进,就会显现在大众实际生活方面。
以北京为例,自2015年获批率先开展试点,聚焦科学技术、互联网和信息、文化教育、金融、商务和旅游、健康医疗等领域。
逐步扩大向各类资本开放,降低或取消外资股权比例限制、部分或全部放宽经营资质和经营范围限制;推出近70项政策创新,落地标志性项目140多个,包括多个全国“首家”和“首创”。
▶比如文化领域进一步开放,外商可以在特定园区独资设立演出经纪机构,独资设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
▶比如获批在医疗等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全国首家“人体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外资落地。启动建设全国首个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立具有北京特色的临床急需进口药械快速审评审批工作模式。
在其它城市,也形成诸多示范并带来显著成效:
▶上海推动跨区域电子权证互认、人才待遇互通,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广州与港澳共享重大科研设备7000多台套,吸引了2000多名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今年,德电(中国)、西门子数字(深圳)等十多家外资企业获批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试点。北京、天津、上海和南京等9地允许外商独资医院试点。
更形象的来说,服务业就是经济与民生之间的“桥梁”。机制,就是实现更好的规划和设计,让两端更便利的“过桥”。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西安服务业增加值接近惊人“万亿级”(9213亿),拥有良好的规模和基底优势。
“试点示范”,就是一种对机制运作的探索和改革。那么,它将对西安发展起到什么推动作用?基于西安迎来全新城市定位的契机,基于其它城市经验的范本,这里我们不妨可以畅想一下。
西安科研转换能否再进一步◎NEWS
如何推动科教领域的升级转换?西安科技创新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量变到裂变”过程中,西安如何进一步提升政策、资金和孵化等机制,是否考虑打造全国型乃至“一带一路”技术交易市场,并为推动成果转化提供更多“弹药”。
如何持续推动优势产业的升级?比如作为“新能源汽车之都”,如何更进一步加大创新示范(比如武汉在智能网联汽车的推动力)和推动产业链完善,并推广至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如何进一步与知名高校更紧密,推动“产学研”更上一层楼?
如何优化贸易投资便利化服务?除“最多跑一次”,如何在市场、法制和投资贸易等多个方面,持续对优化营商环境新方案进行改革。比如北京“一业一证”改革,实行多证合一,将在全市40个场景推广,在全市范围互认通用。
西安是否打造成真正的“赛事之城”◎来源/城记影像
如何持续推动文旅商贸“长虹”?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如何进一步引入外来资金、强化文旅产品供给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持续提升文旅竞争力。比如北京,已建立演出、赛事和会展等大型活动综合机制,并将审批办理时限压缩超80%。
如何持续推动西安的开放程度?依托国际港、自贸区、综合保税区和口岸等各类开放平台,着力完善规则体系、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开展更多的国际贸易建设合作、国际会议和展会,强化“向西开放”角色,打造“西部对外交往中心”。
工业不强是客观事实,但是西安却拥有较为发达、包括科研文教旅医等第三产业(《国家普查为西安“正名”:未来,如何挺进20强?》),“试点示范”用好、用透和用足,必将为西安发展锦上添花。
文=城记智库 城城
©版权声明:相关制图详见备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