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智周报
一周重点新闻及对华影响速览
本期民智周报新闻来源主要包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路透社、美联社、欧洲新闻网、韩联社、联合国新闻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和官方网站。
接下来,民智周报将继续带您纵览国内外热点政治经济新闻,深度解读过去一周重大新闻事件,轻松了解世界动态。
经科动态
特朗普豁免中国智能手机、
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的关税
据路透社4月12日报道,特朗普政府决定豁免针对智能手机、电脑和其他一些电子产品的对等关税,而上述电子产品大多从中国进口。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发布了关于免征进口税的关税代码清单,共列出了20个产品类别,其中包括涵盖所有笔记本电脑、磁盘驱动器、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8471代码,还有半导体器件、存储晶片、平板显示器。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声明中说,特朗普已明确强调,美国不能依赖中国来生产半导体、晶片、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关键技术。特朗普的行动还将特定电子产品排除在对中国以外大多数国家商品征收的10%基准关税之外,从而降低了中国台湾地区生产的半导体和印度生产的苹果手机的进口成本。
美国内政
美国数十名国土安全部工作人员
因涉嫌泄密而接受测谎测试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月12日报道,美国国土安全部最近几周对大约50名工作人员进行了测谎测试,包括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代理局长和大约十几名救灾机构官员。据国土安全部发言人称,一些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官员未通过测试。此次测试是在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与负责监管该机构的国土安全部之间紧张关系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进行的。特朗普及其盟友数月来一直猛烈抨击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声称该机构存在党派偏见、效率低下且“毫无必要”。
▲ 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克丽丝蒂·诺姆(Kristi Noem)
大国冲突
伊朗与美国就德黑兰核计划举行首次谈判
据美联社4月13日报道,伊朗与美国特使就德黑兰核计划举行首次面对面会谈,这是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两国首次直接接触。美国中东特使维特科夫与伊朗外长阿拉赫奇进行了简短交谈,双方将于4月19日举行下一轮谈判。尽管双方都表示希望尽快达成协议,但在关键问题上仍存在分歧。美国要求伊朗停止核武器研发,而伊朗则坚持“不会完全放弃核计划”。目前谈判焦点集中在制裁减免与铀浓缩问题上。伊朗可能要求保留20%的浓缩铀生产能力,这远超2015年核协议规定的3.67%限制。特朗普威胁若谈判失败将空袭伊朗核设施,而伊朗已拥有接近武器级浓缩铀的库存。
欧洲事务
德国基民盟领袖默茨达成新政府组阁协议
据欧洲新闻网报道,德国保守派领袖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于2025年4月9日宣布,其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CDU)与中左翼社会民主党(SPD)达成执政联盟协议,旨在重振欧洲最大经济体的增长,并应对全球贸易战威胁。默茨承诺通过减税、降低企业成本、支持电动车产业及加强国防开支等措施,推动德国经济改革和安全保障。新联盟将采取更严格的移民政策,并计划改革限制政府支出的“债务刹车”规定。此协议尚需SPD成员投票批准,若通过该协议,默茨有望在5月初接任总理,结束SPD目前与绿党组成的政府。
▲ 从左到右依次:德国基社盟主席马库斯·泽恩,基民盟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和社民党主席拉尔斯·克林拜尔
周边国家
尹锡悦搬离总统官邸返回私宅,
即将面临内乱罪开庭审理
据韩联社4月11日消息,韩国前总统尹锡悦11日下午搬离位于首尔龙山区的总统官邸,返回位于瑞草区的私宅,而他所背负的涉嫌领导发动内乱刑事案件将于14日正式启动审理,尹锡悦将出庭。由此,他成为自韩国实现“民主化”后第五位坐上被告席的前任总统(注:另外四位分别是全斗焕、卢泰愚、李明博和朴槿惠,他们分别因军事叛乱、内乱协助、贪污受贿等罪名遭到审判)。
不过,出于对法院安全及办事人员便利的考量,法院允许尹锡悦经地下停车场直接进入大楼,并禁止媒体在法庭内拍摄,因此尹锡悦出庭受审的场景将不对外界公开。鉴于尹锡悦曾在该案庭前会议上否认所有指控,预计他将在庭审中重申原有立场,也不排除亲自陈述的可能性。此外,法院还将对检方提请的证人进行询问。
▲ 尹锡悦于4月11日离开搬离韩国总统官邸
全球事务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呼吁:
让发展中国家免受美国新关税的影响
据联合国新闻报道,联合国贸发会议负责人格林斯近日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呼吁美国重新考虑关税战略。她指出,44个最不发达国家对美贸易逆差贡献不到2%,提高关税只会加剧其债务困境。格林斯强调,全球正处于低增长、高负债的“新常态”,美国重启关税战将影响各国民生,尤其对贫困国家打击更大。她呼吁避免新一轮关税冲突,强调加强南南合作与区域贸易伙伴。
整理:吴亦恒
责编:王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