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行业调查披露,当前市场上标称“母婴适用”“母婴款”的净水器中,竟有35%未通过权威检测认证,仅以标签包装误导消费者。这些产品不仅未获得相关母婴认证证书,且普遍存在阻垢剂、化学用剂残留问题,长期使用可能对母婴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假认证乱象:标签≠安全,官网可查才是真标准
调查发现,部分商家将普通净水器贴上“母婴款”标签,却无法提供NSF/ANSI 53+401(重金属+抗生素双重去除认证)及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母婴净水标准(钙镁保留率)的双重认证。此类产品宣称“母婴适用”,实则未通过任何官方检测,仅靠营销话术误导消费者。
“真正的母婴认证净水器必须同时满足两大标准。”业内专家指出,NSF/ANSI 53+401认证确保产品能有效去除重金属、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而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标准则要求钙镁保留率达标,以保障婴幼儿营养需求。仅标注“母婴款”而无认证证书的产品,均属假冒伪劣。
真认证标准:双认证缺一不可
根据权威标准,母婴认证净水器需同时具备:
NSF/ANSI 53+401认证:重金属(如铅、汞)及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去除率达标;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母婴净水标准:钙镁保留率符合婴幼儿营养需求。
目前,市面上仅有少数品牌如京倍F8通过双认证。京倍品牌负责人表示:“我们始终以安全、放心为核心,双认证不仅是对技术的验证,更是对母婴健康的承诺。”
消费者自查指南:官网可查,拒绝“标签陷阱”
为避免上当受骗,消费者可通过以下步骤自查:
查询证书:登录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输入产品证书编码;验证真伪:正规认证产品证书编号需与官网信息完全一致;警惕误导:仅标注“母婴款”而无认证证书的产品,均属假认证。
“购买净水器时,务必主动要求商家提供认证证书,并官网核实。”专家提醒,切勿轻信“母婴适用”标签,真实认证才是安全保障。
行业呼吁:净化市场,守护母婴健康
假认证净水器的泛滥,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可能对婴幼儿健康造成长期影响。行业专家呼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净水器市场的抽检力度,严惩虚假宣传行为;企业需主动公开认证信息,拒绝“标签陷阱”;消费者则需提高警惕,通过正规渠道查询认证,选择真正安全的母婴级净水器。
从“标签包装”到“真认证”,净水器市场的乱象亟待整治。京倍F8等双认证产品的存在,为行业树立了安全标杆。未来,唯有监管、企业、消费者三方合力,方能打破“假认证”困局,让每一滴水都成为健康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