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2411

评论

586

1405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特朗普深夜发长文,怒斥“中国欺负美国”,全世界都笑了

2025年4月14日,北京时间清晨还没亮,特朗普的社交媒体账号就已经炸开了锅。

他在一段大字报式的长篇呓语中声称:“其他国家对我们设置了极不公平的贸易平衡,还有各种非货币性的壁垒!没有哪个国家能逃避责任!尤其是中国,对我们最恶劣!我们绝不会被像中国这样敌意满满的贸易国家牵着鼻子走。过去那些被欺压的日子已经结束,我们要让美国再次伟大!”——这番话像极了上一轮贸易战时的“复读机再现”,唯一的区别是,这次他把“态度恶劣”四个字挂在了中国的名字前头,语气更重,嗓门更高,但内容依然空洞如常。

熟悉特朗普语录的吃瓜群众,看到这种“重播式愤怒”,早已能自行脑补后续剧情:先开炮,再加税,然后“战术豁免”某些行业,接着回头拉盟友“围堵中国”,最后在选民前再演一出“我捍卫美国”戏码。结局如何?当然是继续埋单的美国民众。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口口声声说要对“整个电子产品供应链”开刀,结果关税起征点定在20%,而不是此前喊得震天响的145%。

说是“关税铁拳”,结果落地一看——不过是一记软绵绵的"娇嗔",连加州的科技巨头都没被吓出一滴汗。这哪是“反击”,更像是“象征性示威”。

图片

甩锅、喊打,却不敢真动手

这场声势浩大的“对华喊话”并非突然爆发,而是特朗普“美国优先”路线的又一波操作升级。从口号到政策,表面是“硬气护国”,实则是“内忧外患”下的无力挣扎。

特朗普深知,美国制造业这块“政治金矿”既能稳固基本盘,又能在舆论场上占据高地。所以他不断重复这套叙事:美国被欺负、我来出头、中国最坏。然而,全球产业链可不是靠一句“让美国再次伟大”就能搬家的——以芯片为例,美国虽然有设计,但大量生产与封装环节仍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台湾、韩国与大陆地区。如果强推“产业回流”,那代价可不是特朗普一个人能扛的,而是从加州到德州、从沃尔玛到亚马逊,全体美企一起肉疼。

不仅如此,特朗普打关税牌的副作用也早已被市场反复验证:成本上升、通胀加剧、就业岗位外流——这正是他第一任期贸易战中留下的“真实后果”。只不过,这一回他选择装作没发生过。

电子产品“关税豁免”?那是因为他不敢碰

特朗普在声明中专门提及电子产品、智能手机、电脑等领域,声称要彻查供应链并设立新税,但事实上他前一天才刚刚宣布豁免这类产品。这是认怂?当然不会承认。他的说法是“暂时豁免”“正在研究更有效的关税结构”,听起来像是拖字诀,实则是他对现实的被迫低头。

因为一旦对这些关键品类加税,最先跳脚的不是中国,而是苹果、英特尔、微软这些“美国品牌的命根子”。谁都清楚,美国本土根本没有配套能力去大规模替代亚洲电子供应链。特朗普若真敢动,那才是真的“自断双臂”。

但话又说回来,特朗普最擅长的,正是“边喊边退”:嘴上放狠话,政策靠调整,出了事让别人背锅,出了成绩自己邀功。这场贸易游戏,他玩得比谁都溜。

“让美国再次伟大”?听听就好,别真当真

图片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这句口号,如今更像是一张反复贴在墙上的陈年海报,褪色、裂口,仍被吹得天花乱坠,却再也骗不了所有人。

特朗普试图用关税大棒、敌意煽动、口水外交,掩盖美国在经济和产业结构上的深层问题。他嘴里的“强硬”,其实是一种焦虑的表现,是对中国产业崛起的不安、对全球领导地位动摇的恐惧。

说到底,他并不在乎全球秩序,也不真的在乎盟友的死活,他要的只是在镜头前挥舞拳头、向基本盘证明:我还在战斗。

可惜现实从来不给面子。过去十年,中美之间的竞争已从“加不加税”进入“谁掌未来”。特朗普嘴里的“欺负”,不过是美国失去规则垄断权之后的焦躁呻吟。

嘴炮易发,问题难解

特朗普最新的这番呐喊,不过是他政治套路的又一回合:将中国树为靶子,制造对立情绪,再试图以此凝聚选票和政治红利。这种操作短期内或许有效,但长期来看,它既无法让美国“再次伟大”,也无法撼动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如果连“20%”关税都需要配合豁免来兜底,那谁还会相信,这个国家真有能力打赢一场由他亲手点燃的“经济战争”?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