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柱 通讯员 黎琳 卢诗漫
掌上咸宁报道
4月初,赤壁市蒲纺片区桃花坪社区联合蒲纺中心幼儿园,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解码蒲纺记忆:听老故事,做研学手工”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巧妙地将沉浸式历史体验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为60余名学龄前儿童搭建了一个深入了解“三线建设”峥嵘岁月的平台,助力他们在互动中筑牢红色基因根基,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活动当日,气氛热烈而庄重。退休老党员马翱作为特邀嘉宾,带着他亲自撰写的《蒲纺追忆》一书,来到了孩子们中间。他饱含深情地讲述着亲身经历的往事:“当年,我们是如何在荒山上开山凿石,用简陋的板车拉砖、用铁锅化铝,硬生生地建起了2348军工厂。”孩子们围坐在马翱身边,听得聚精会神,他们瞪大眼睛,时而露出惊讶的表情,时而陷入沉思。
马翱还为孩子们讲述了“一块布如何温暖解放军战士”的感人故事,以及桃花坪四个小区名字背后的有趣故事。当讲到“原来老虎蹲路真的有老虎”时,孩子们稚嫩的脸上写满了敬畏之情,他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挑战与奋斗的年代,亲身感受着先辈们的不易与伟大。
在蒲纺中心幼儿园大班的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手工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孩子们摇身一变,成了“小小纺织工”,在欢声笑语中体验着传统纺织的魅力。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特别设置了“老幼共学”环节,退休纺织女工刘阿姨受邀来到现场,她手把手地教孩子们使用钩针、棉线。当孩子们看到刘阿姨灵巧的双手在棉线间穿梭,不一会儿就勾勒出精美的花纹时,不禁惊叹道:“原来奶奶们以前就是这样做钩花的!”这种“代际传承”模式,不仅让老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更让新思想在传承中碰撞出绚丽的火花,为传统文化的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
蒲纺中心幼儿园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我们园所‘红色启蒙教育’的一次创新实践。通过‘看、听、做、悟’四维体验,孩子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更在动手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军工精神。”
为了进一步拓展教育的深度与广度,社区同步推出了“家庭研学包”,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参观工业遗址、共读《蒲纺追忆》,将教育的触角从课堂延伸至家庭,让红色文化的传承在家庭中落地生根。
近年来,蒲纺工委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锚定“共同缔造 幸福蒲纺”的目标,全力打造了一系列具有教育意义的基地,如二三四八历史展览馆、清廉家风公园等,为三线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新时代青少年的三线教育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蒲纺样本”,也为社区与学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社区将联合学校推出“红色研学季”,通过主题班会、绘画比赛等多种形式,激发更多孩子的参与热情,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成为红色文化的小小传播者,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责编:聂莹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