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文化驱动农业新质生产力

吴 春

当前,文化正通过非遗传承、数字技术、产业融合等多元路径,与农业深度交织,驱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发展。在取得众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部分地区文化资源开发同质化严重,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对此,须从多维度深化文化、科技与农业的融合生态。在制度层面,可推广文化特派员下乡机制,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非遗活化、IP孵化等项目,同时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政策精准落地;在技术层面,建议建设全国农产品文化IP数据库,整合地域故事、非遗技艺等资源,推动重点品牌数字化升级,培育直播运营、内容创作等复合型人才;在区域协作层面,可建立东西部结对机制,形成跨区域联动的文化驱动网络。从非遗活化到数字升级,从节庆出圈到科技破局,文化正以多元路径驱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发展。这些探索不仅关乎经济效益,更承载着赓续农耕文明、守护乡土记忆的时代使命。

(原载于《光明日报》2025年4月3日第2版,本文有删节,原题为《壮大文化特派员队伍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编辑:韩丽萍;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