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媒揭露:美财长访阿根廷带着反华议程,图推动华盛顿版经济计划

在阿根廷政坛尚未从经济动荡中恢复之际,特朗普的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现身布宜诺斯艾利斯。在特朗普发动关税战的关键时期,贝森特居然会抽出时间跑到阿根廷一游,当地媒体警告,美国图谋“掌控阿根廷经济”。《号角报》12日文章《特朗普的关键人物来了,带了哪些反华议程?》揭露,贝森特将在阿推动美国的“反华议程”。

IMF贷款与美国的战略意图

贝森特到访时机十分敏感,正值中美新一轮关税战升温,阿根廷刚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敲定200亿美元贷款协议之际。这笔资金对于饱受货币贬值压力的米莱政府无疑是救命稻草,但贷款背后的附带条件已经透露出美国的深层意图。

《号角报》报道指出,贝森特的造访象征着美国决心插手和监督阿根廷新一轮经济改革,华盛顿希望通过IMF援助,推动阿根廷实施有利于美国利益的经济改革;同时对米莱政府进行一次地缘政治“摸底”,包括对中阿关系的打探和警告。

长期以来,中国在阿根廷的基础设施、能源和矿业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2024年,中阿双边贸易额达163.5亿美元,尽管较前一年下降6.2%,但继续稳坐阿根廷重要贸易伙伴地位。美国政府对此表达强烈不满,认为中国在阿根廷的投资不仅威胁到美国的经济利益,更可能在军事和物流领域埋下隐患。美国官员多次公开警告,阿根廷不应在关键领域过度依赖中国。

前不久,美国国务院拉美事务新负责人卡罗内公开表示,阿根廷应终止与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称其是“具有勒索性的信贷工具”。米莱政府对此未作正面回应,但应该心知肚明:特朗普政府不愿看到阿根廷和中国继续合作。

贝森特的访问被视为这一战略的延续。他此行将与阿根廷政府探讨深化经济合作的可能性,包括新的投资机会和援助计划,试图为阿根廷提供替代中国的选项。这场表面上的经济对话,实则是地缘政治棋局中的重要一招。

有意思的是,在贝森特抵达阿根廷前夕,中阿两国央行宣布续签价值50亿美元的互换协议,将其延长至2026年。与此同时,一支由80位中国企业家组成的代表团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活动,洽谈投资与合作。报道指出,从表面看,阿根廷似乎在平衡两大国之间的关系,但在美国鹰派眼中,这无疑是一个“亲中”的信号。

《El Destape》的调查记者尼古拉斯·兰托斯(Nicolás Lantos)指出,贝森特此行的核心任务,说是要确认阿根廷是否兑现与IMF协议条款,其实是为了全面推动一个“华盛顿版经济计划”,包括加速去补贴、推进私有化、结构性改革,还有一项更加深远的战略要求:切断与中国的金融纽带。

兰托斯披露,白宫不仅要求阿根廷结束与中国的货币互换,还希望阿根廷退出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为美国企业提供优先投资权,特别是在矿产、能源和基础设施等“战略资源”领域。

兰托斯认为,这背后不仅是贸易逻辑,更是战略博弈。特朗普政府显然希望借阿根廷这个“南美支点”,对抗中国在南半球不断扩张的影响力。为此,美国不惜通过IMF作为杠杆,推动一整套对阿根廷经济主权具有深刻影响的政策。

更引人关注的是“美元化”议题。虽然贝森特本人曾对高关税持保留态度,在个人生活上展现出与传统共和党人不同的开放形象,但在政策上,他始终执行特朗普政府的对华强硬路线。文章援引消息人士称,贝森特正在推动一项金融援助方案,可能成为实现阿根廷全面“美元化”的跳板,这也是总统米莱一直主张的终极计划。这一政策若实施,将使阿根廷经济与美国深度绑定,或许能暂时稳定金融市场,但也将使阿根廷在国际贸易中付出代价。

美国希望通过美元化,为中阿贸易和货币互换机制设置支付障碍,削弱中国在阿根廷的投资回报率,尤其是在能源和矿业等需要长期资本投入的领域,从而进一步压缩中国在拉美的战略空间。

图片

米莱:一个“被夹在中间的火腿片”

兰托斯指出,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米莱的表现像是在走钢丝。米莱在竞选中曾高调拒绝与“共产主义中国”合作,上任后不得不在经济现实前低头,因为经济需求导致阿根廷难以彻底放弃与中国合作。毕竟,中国不但是阿根廷大宗商品的主要买家,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为阿根廷提供了大量基础设施资金,因此,米莱政府不仅续签了与中国的金融协议,还计划5月派外交部长访问北京,为之后的访华之行铺路。

与此同时,米莱也在全力讨好美国。从拒绝出席拉美国家共同体(CELAC)峰会,到推动南共市关税体系改革,再到放手私有化能源与基础设施,几乎是处处响应美国的战略意图。但米莱政府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在是否深化与美国合作的的政策方向上存在明显分歧。一派官员主张抓住美国的援助机会,推动经济改革并融入西方体系;另一派认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是阿根廷摆脱危机的重要支柱,不应轻易放弃。

当地媒体报道指出,华盛顿方面毫不掩饰对阿根廷内阁改组的兴趣,据传,美方希望让经济部长卡普托和外长韦尔特海因下课,换上更“亲美”的转型部部长斯图尔泽内格等人选。贝森特的访问可能会让这种分歧浮出水面,甚至迫使米莱在短期内做出关键决策。

美国”红顶商人“的介入更加直接。一批美国企业代表刚刚在阿根廷展开“选矿之旅”,从能源到港口再到军工,都是“高价值目标”。美方驻阿根廷临时代办Dressel过去两个月走遍整个南部资源省份,并与地方领导人密谈战略投资。

贝森特的到来无疑给米莱政府带来了新的压力。美国希望阿根廷在经济政策上更明确地向西方倾斜,甚至不惜以援助为筹码,要求其减少与中国的往来。然而,阿根廷过度靠近美国可能使其失去外交独立性,甚至面临丧失中国市场的风险;而继续依赖中国可能招致美国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

阿根廷副总统维拉鲁埃尔曾形容米莱是“夹在大国之间的火腿片”。一边是中国源源不断的投资与务实合作,另一边是美国挥舞着IMF和政治支持的大棒。

几大国际金融机构同一天宣布为阿根廷提供援助,贝森特的突然到访,释放出的是美国 “战略再排序”的信号,一个关于未来地缘格局走向的前兆。摆在阿根廷面前的,不仅仅是经济抉择,也是国家战略选择,这或许是影响阿根廷未来几十年命运的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