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铁笔撼山岳——李骆公艺术研究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启幕。展览精选了李骆公120余件套艺术作品,以早期油画、交游篆刻、书法创作及晚期油画四大板块,系统呈现李骆公贯通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探索之路。
“铁笔撼山岳,方寸容天地”是艺术家李可染对李骆公篆刻艺术的赞誉。李骆公1936年进入上海美专师从刘海粟、关良、倪贻德等人系统学习现代绘画,以“黑沙骆”为笔名推动现代美术运动。后东渡日本深造西方现代艺术,学成归国后将东方美学精神融入表现主义绘画语言,其西潮澎湃的油画创作,开创独特艺术风格。
李骆公曾说:“模仿和重复别人不是我要的,应该从传统中走出来,搞艺术要有‘过河拆桥’的勇气。”他的篆刻创作,将传统金石的雄浑气质与现代构成理念完美结合,形成既具古拙韵味又富现代张力的独特印风。
李骆公的书法探索取法甲骨、金文等精髓,以现代美学思维解构汉字造型规律,将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齐白石等历代名家的笔墨精神熔于一炉,开创兼具金石韵味与时代精神的“篆草”书体,拓展了传统书法的表现维度。
1977年,一场洪水冲毁了李骆公毕生创作的百余幅布面油画,他将残作付之一炬,在漓江边以五幅风景写生为绘画生涯作结。艺术生命在于精神内核的延续,正如他所言“心中时刻在画”,深刻诠释了艺术超越载体的本质追求。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表示,李骆公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探索者,他以“过河拆桥”的勇气重构传统,倡导艺术需兼具“山岳的重量”与“骆驼的韧性”,在篆刻、书法等领域开辟新境。此次展览是北京画院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让公众得以重新认识在时代浪潮中坚守艺术本真、勇探新境的先行者。
据悉,展览将展至5月11日。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