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打到第十天,白宫的那点“小算盘”已经是摊在阳光下发霉。面对中国不为所动的强势回应,特朗普终于撑不住了:他不但悄悄发布了一份“量身定做”的豁免清单,还急吼吼派出特使喊话北京,要“谈谈”。可惜的是,这出自导自演的“回心转意”,说穿了,无非就是在软硬兼施中试图继续薅羊毛。问题是,中国早已不是那头任人宰割的肥羊了。
4月12日深夜,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连发三道公告,白宫这波“深夜操作”,颇有点“看似猝不及防,实则早有预谋”的意味。
第一份公告说得冠冕堂皇,称“关税系统出现故障”,所以先前那些动辄145%的惩罚性关税,其实还没开始加征;紧接着第二份公告又宣布“系统恢复,关税准备就绪”。戏码排得还挺工整,前有铺垫,后有转折,真正的高潮则落在了第三份公告——
一份长达22页的“关税豁免商品清单”横空出世,赫然列出计算机、智能手机、半导体、服务器、打印机、显示器、无线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等数十类商品一律豁免于重税之外。
“特供清单”?美国高科技离不开中国制造
这波“豁免”,简直就像给中国出口商递上了一份“定制菜单”。因为这些商品几乎就是中国出口美国的主力军。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总额为5246.56亿美元,其中机电类产品就占了近45%,再加上汽车零部件、光伏产品、稀土金属等,总体占比早已过半。换句话说,除了服装家具这类低附加值品类被留在了关税火海里,其他核心出口产品,基本都被“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
这就不难看出,美国不是“让步”,是撑不下去了。
为什么?很简单——没有中国的高科技产品,美国的产业链根本运转不下去。
特朗普亲自命名的F-47第六代战斗机,别说推出来,零部件都不够用;F-35停产停组装,指日可待;至于苹果、波音这些“美国制造”的金字招牌,在失去中国制造能力后,恐怕连“金”都不剩了。
金融市场崩盘:白宫被资本市场“逼宫”
真正压倒特朗普的稻草,还不是关税打痛了谁,而是美债市场的惊变。随着关税大战全面爆发,大量海外机构抛售美债,美债收益率飙升,美元指数直接击穿100大关,美股连日跳水,全球资本市场哀鸿遍野。前总统奥巴马、前美联储主席耶伦、前副总统彭斯等人轮番出面批特朗普,华尔街甚至用脚投票,金融界已经喊出了“逼宫”的味道。
被逼到墙角,特朗普终于服了软——但嘴还不肯认。4月13日,美国总统特别任务特使理查德·格雷内尔对外放风:特朗普“认为与中国进行对话非常重要”,要“寻找解决对峙的路径”。听起来像是要握手言和,然而这位特使转头又补了一句:特朗普“展现了能对中国施压,又能同时展开对话的能力”。
一边豁免一边装强硬,“软饭硬吃”闹剧重演
好一个“两手准备”,实则是“两头堵车”。
一边想让中方坐上谈判桌给他台阶下,一边又不忘摆出“强硬姿态”的架子。可惜这套伎俩,在今天的中国面前,早就过时了。你可以嘴硬,但现实不会配合演戏。你可以喊话,但我们不一定搭理。
这不就是“软饭硬吃”的典型吗?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既想吃红利又不愿低头。
中国早在前几轮交锋中就明确表态——想谈判?先给出诚意。别再玩数字游戏,不要在关税上搞些加减乘除的“小聪明”了。
我们的立场很清楚:第一,全面撤销对中国企业的非法制裁;第二,放弃一切单边主义挑衅手段;第三,不能指望在关税牌上玩花活就能换来谈判筹码。
剧终在即:特朗普的外交独角戏演不下去了
谈判从来不是你美国单方面发号施令,更不是你“打了人还想请客”的面子工程。
再说得直白些,这场所谓的“豁免风波”背后,本质上暴露出的是一个正在溃败中的超级大国如何试图用“假装胜利”的方式掩盖失败现实。从对全球征税,到对自己商品开绿灯;从关门打狗到转头求和,美国自己都被自己绕晕了。
如今,特朗普还在表演“外交强人”的最后一幕,但舞台灯已经暗了,观众席上只剩下了嘘声。他的剧本,演不下去了。
特朗普嘴上说打,手里却递来豁免清单,还要我们谈判,怕不是想用“软饭硬吃”把中国人当冤大头?这算盘,砸脚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