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未来讲堂之宋词诵读与赏析(95)——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图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词作者: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
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
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
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
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
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赏析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著名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青年时,积极参加抗金斗争。曾上书南宋朝廷,条陈战守之策,但不被采纳。后到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官。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迫害,最终退出政坛,抱憾而逝,享年六十八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词作充满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收复山河的豪情,倾诉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合称“苏辛”,但又不拘一格,一些描摹壮美山川、隐居生活的小令则风格明快、清丽,亦受到人们赞许。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贺新郎》,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金缕词》《风敲竹》《贺新凉》等。关于调名的缘起,宋人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贺新凉》是词调本名,后误为《贺新郎》;另一种认为《贺新郎》是此调本名,因苏轼词中有“晚凉新浴”而名为《贺新凉》。现在仍无定论。正体以南宋叶梦得《贺新郎(睡起流莺语)》为代表,双调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韵。
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此时辛弃疾罢职闲居多年,于上饶铅山一带营造家居,借山水以寄托不得志的失意与幽愤。这首词词前有小序:“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可知,辛弃疾渴慕陶渊明高洁的人格与志趣,与自然相亲,对自己营造的园亭充满着感情。
上片先借古人典故,抒发世事无常、人生易老之悲感。“甚矣吾衰矣”化用《论语》语典,抒发老去之悲,转入后两句知交零落的孤独。接下来几句展开具体叙述,化用李白“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中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桓温)喜”的典故,强化词人老去之悲和孤独的情感。而后点出自身与自然的亲近,自然抚慰、治愈着词人的悲伤。“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为全篇警策,承接“何物能令公喜”的设问,点出自己与自然山水引为知己的亲密关系,且设想奇特,见出词人素心。
下片集中用典。前三句化用陶渊明诗句,以陶自况,表达高洁志趣。后两句以一个反问,表达对“江左沉酣求名者”借饮酒以假“狂”的蔑视,突出对陶渊明真名士、真疏狂的追求,同时暗含对本朝官员汲汲为名、缺少真气节的痛心。“回首叫、云飞风起”过渡句后,词人转入自身,由“狂”展现出傲视古今、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知我者,二三子”再次化用《论语》语典,呼应上片的“知交零落”,也暗合本朝少真狂士、真知己的孤独,情感一气流转,令人动容。

全词用典密集,典故与事理、情感相浑融,辅助感情的抒发,且以经史子等散文语句入词,显示出辛词“以文为词”“无意不可入”的特征。词风兼融豪气与沉郁,见出英雄魄力和文人笔力。

撰稿:陈骥

诵读赏析:于浩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