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卡牌吗?”“有光夜谷(游戏《光与夜之恋》的周边商品)吗?”……周末,海口市金龙路上的商圈格外热闹,一群“吃谷”的年轻人在这聚集、逛店。
“谷子”实际上是英文“Goods”(商品)的谐音,代指漫画、动画、游戏、偶像等版权作品衍生出的周边产品。购买“谷子”,被爱好者们称为“吃谷”。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吃谷风”席卷了海南多个商圈。银魂、盗墓笔记、蜡笔小新等一众知名二次元IP,不仅以快闪店的形式“绽放”,更在商场内催生出众多“谷店”,悄然改变着城市的购物版图。
“谷子”店里琳琅满目的“谷子”。资料图
二次元走向大众
十年前,二次元或许还只停留在亚文化的圈子里,现在它已频繁且显著地进入大众视野。当二次元经济从边缘走向主流,其引发的消费革命正在重塑城市的商业生态。
作为海口人气较高的商场,海口友谊·阳光城如今是本地二次元群体的集中地。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探访了解到,这里常有二次元爱好者做好Cosplay(角色扮演)的造型前往逛街、摆摊等,二次元爱好者们称之为打卡胜地。
“基本上每周末都会举办二次元主题活动,包括角色扮演、集邮、周边商品交易等,吸引了大量二次元爱好者,尤其是19岁—29岁的年轻客群。”商场里一家售卖二次元产品店铺的工作人员代亮介绍。
今年32岁的代亮也是二次元爱好者,他经营的店铺不大,却密密麻麻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谷子”。采访时,他对着一整排不同工艺的徽章精挑细选,对比磨砂、镭射等材质工艺效果。店内的不同展柜前,还陈列着精美的明信片、卡牌、玩偶等商品,吸引着年轻消费者的视线。
年轻人为什么爱“吃谷”?在代亮看来,“谷子”也是不少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寻找伙伴的暗号。
动画电影《哪吒2》带火了与电影IP相关的“谷子”。资料图
消费力不可小觑
二次元文化出圈这一现象的背后,则是“谷子经济”的崛起。
所谓“谷子经济”,是指围绕二次元文化及其衍生品形成的一种经济现象。这一现象主要受到95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消费者的推动,他们通过购买带有二次元IP属性的周边商品,表达自己对特定文化或角色的喜爱。
“我们的顾客群体比较广泛,但主要还是高中生和大学生。”代亮说,他们这家店里的产品均价相对较低,贴纸、收藏卡价格大多在几十元。店里会根据时下流行的动漫、游戏等作品不定期更新,紧跟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和喜好,所以复购率较高。
在海口某中学读书的怡静说,她之前更喜欢收集手办,但每个都要几百甚至上千元,这对于学生党来说,经济压力太大了。现在的“谷子”爱好者们,更喜欢收集单价低、小巧便携的亚克力材质制品。
海口上邦百汇城一家二次元文创产品店负责人林琳说,年轻人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这些伴随他们成长的动漫卡通作品的周边产品,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也成了他们追逐和消费的理由。
越来越多商圈嗅到了二次元商机,迅速投入主动拥抱年轻人。比如,龙湖海南海口天街、海口吾悦广场、三亚中粮大悦城等,都有“谷店”,不仅成为二次元爱好者的聚集地,也是城市文旅的新亮点。
理解包容与变化
“包容”,在采访中,很多动漫爱好者提及这个词,他们会说起父母及周边的人,对二次元文化逐渐接纳和包容。这种文化上的包容,也会让“谷子经济”走得更远一些。
林琳认为,二次元IP通过其独特的世界观、角色设定和故事情节,能够创造独特的消费场景和体验,吸引年轻消费者前来打卡、互动。二次元文化与商业地产的结合,也是商业创新和文化融合的一种体现。
实际上,“谷子经济”与潮玩、盲盒相似,是年轻力商业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行业竞争格局变化,只有那些真正有选品能力、懂二次元用户的品牌才会长久留存下来。
海口一商圈品牌运营部门工作人员说,二次元业态的引入,除了带动客流和销售外,他们更注重的是各个圈层爱好者的相互吸引与交流,也希望通过优质的内容和活动不断与年轻人产生互动和共鸣,搭建多元、新颖、独特的商业场景,助力海南实体经济发展。
(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