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公布,自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条例规定,申请结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这意味着,仅需居民身份证即可办理结婚或离婚登记。此外,条例还增加了全国通办、服务指导和婚俗引导等内容。
长期以来,结婚登记需要户口簿,它承载着个人身份、户籍等关键信息,能“验明正身”,也有助于明确婚姻登记管辖权,防止重婚等问题。但如今,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很多人异地工作生活,回户籍地办理婚姻登记,路途奔波,耗时费力费钱。
时代在进步,制度也应与时俱进。此次《婚姻登记条例》的修订,看似只是简化了婚姻登记流程,实则是对传统户籍管理制度和婚姻登记制度的一次大胆优化与突破。随着信息化建设推进,婚姻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已全国联网,身份证作为多证合一的法定凭证,能独立证明身份,技术手段足以核验当事人婚姻状况,防止违法现象。让“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既维护了婚姻登记严肃性,又彰显了“以人为本”理念。
除了“一证通办”,“全国通办”也落地成真。从“跨省通办”试点到如今“全国通办”全面实施,不仅极大便利了在外工作的适婚人群,还让漂泊者在制度层面获得“身份认同”,感受到城市归属感。而且,新规的意义不止于“减证”。条例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加强婚姻家庭服务体系建设,涵盖婚前教育、夫妻关系调解、倡导文明婚俗等内容,标志着婚姻登记从单纯“盖章发证”向“全周期服务”转变,为新人幸福生活增添保障。
婚姻是民生大事,此次《婚姻登记条例》的修订,是对民众需求的积极回应。通过为结婚手续减负,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也是在人口流动常态化、婚恋观念多元化背景下,社会治理的一次主动升级,值得点赞。
来源:天眼新闻
编辑:刘牛、罗娇 责编:施绍根 统筹:范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