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引阿斯达克财经网2025年4月8日消息,印度外长苏杰生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通话后,双方决定开启新的贸易谈判,而印度对美国高关税表现出沉默态度,却转身对中国电动车巨头比亚迪关上了市场大门,同时对特斯拉的投资表示热烈欢迎。
与此同时,印度商务部长高耶尔更是发表争议言论,将全球经济动荡的根源归因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印度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它又是否可以在中美对抗的夹缝中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高耶尔的“中国入世原罪论”站得住脚吗?
印度商务部长高耶尔的讲话核心观点是:全球经济不平衡的根源在于中国25年前加入世贸组织。
他认为,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破坏。
然而,这一说法并不经得起推敲。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
这一事件不仅开启了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新篇章,也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迅速扩张。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带来了全球消费品价格的大幅下降,直接提高了包括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福利。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在此过程中并非受害者,而是得到了相当大的经济红利。
例如,中国对印度出口的廉价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极大地降低了印度国内消费和生产的成本。
从这一点来看,高耶尔“甩锅中国”的言论不仅缺乏事实依据,甚至有意忽视了印度自身从中获利的事实。
印度贸易逆差背后的结构性问题
高耶尔批评中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度对华巨额贸易逆差。
据统计,印度2022年对华贸易逆差高达1000亿美元。
然而,这一问题更多是印度自身经济结构不平衡的结果。
目前,印度工业在其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仅为23%,而高端制造业更是乏善可陈。
这导致印度在对华贸易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相比之下,中国已经建立了高度成熟的制造业供应链,其在电子、电动车、机械等领域的产业优势,使印度难以与之竞争。
高耶尔的指责本质上是掩盖自身问题的一种策略。
印度要解决贸易逆差问题,真正的出路是通过“印度制造2.0”计划,加快工业现代化和基础设施建设,而非简单地对中国采取限制措施。
印度的双重策略:讨好美国,防范中国
在全球产业链重塑的大背景下,印度正试图扮演一个复杂的角色。
它一方面积极承接美中脱钩带来的产业链转移,另一方面则对中国采取更加防范的政策。
最近,印度对比亚迪和特斯拉的不同态度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比亚迪作为中国电动车行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
然而,印度却明确表示不会开放市场给比亚迪。
尽管并未直接说明原因,但可以看出,这一决定背后更多是出于对中国技术企业的战略防范心理,而非单纯的经济考虑。
与此同时,印度对美国车企特斯拉却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态度。
据悉,特斯拉计划投资30亿美元在印度建厂。
印度政府对此表示欢迎,并将其视为推动“印度制造2.0”的重要契机。
显然,印度希望借此吸引美国投资,加速承接中美产业链脱钩带来的红利。
尽管美国对印度的钢铁、铝制品,以及关键出口品类如仿制药、钻石等施加了高额关税,印度政府却选择保持低调,不采取对等反制措施。
这种隐忍的策略表明,印度在当前阶段更愿意通过讨好美国来换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而不是与之对抗。
印度能成为“中国替代者”吗?
印度外长苏杰生曾公开表示,印度的目标是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新工厂”,以替代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然而,印度能否承担起这个角色,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印度虽然提出了“印度制造2.0”战略,但在实际执行中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其基础设施质量排名远低于中国,政策执行过程中也缺乏稳定性。
此外,印度劳动力的整体技能水平与中国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
与此同时,越南、印尼等新兴制造业国家正在异军突起。
这些国家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进展迅速,而且政策更加吸引外资。
印度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的竞争对手显然不只有中国。
从特斯拉的投资案例来看,尽管印度政府对美国投资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能否真正承接美中产业链脱钩的红利,仍然需要看其在政策实施、市场配套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机遇与挑战:印度如何平衡中美关系?
在中美贸易争端的大背景下,印度试图通过“双重策略”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
它既想利用中美脱钩的机会吸引美企投资,又希望通过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提升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然而,这种机会主义的策略能否持续实现长远收益,仍然值得观察。
高耶尔将全球经济问题的根源归结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缺乏事实依据,还暴露了印度在国际博弈中的机会主义倾向。
实际上,全球经济动荡的主要原因是中美贸易争端和技术脱钩,而非中国单方面导致。
印度在讨好美国的同时,也需要警惕过度依赖美国投资带来的风险。
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浪潮中,如何实现自主发展,而非成为美国的附庸,将是印度面临的关键挑战。
总结
印度对美敞开大门,对中国说“不”,在短期内或许能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这种策略是否能为印度带来真正的经济崛起,仍然取决于其自身的产业升级和政策稳定性。
全球经济的复杂局势下,印度需要在中美之间找到一个更清晰、更平衡的战略定位,才能避免陷入战略迷茫。
参考信息
观察者网 无语!印高官竟称贸易战是“大好事”,怪中国加入WTO
观察者网 陈经:学习中国建立大市场内生增长模式,我们需要正视印度经济崛起
财联社 特斯拉新动作:据称计划在印度寻找新厂 投资高达3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