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的“奉陪到底”的警告奏效了,不到一天的时间,特朗普就高挂“免战牌”,美国萌生退意,关税战会否将就此按下暂停键?
近段时间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备受关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牵扯着两国的经济利益,也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走向。当特朗普面对镜头多次说出“无法想象继续对中国加征关税”时,这场旷日持久的中美贸易拉锯战似乎出现了关键转折,而特朗普难得的谨慎,都源自中方“奉陪到底”的强硬态度。中方的回应发出不到一天的时间,特朗普就高挂“免战牌”,美国似乎萌生了退意。
特朗普上台以后,推行了一系列极具争议的贸易政策,其中对华加征关税这一招,成为特朗普试图“重塑”美国贸易格局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特朗普的关税逻辑,本质上是其“交易型外交”的延伸。他习惯用商人的思维看待国家间的经贸关系,认为贸易逆差就是“吃亏”,关税则是迫使对手让步的“谈判筹码”。
这种将复杂经济关系简化为小学生算术题的做法,在他提出的“关税算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他粗鄙荒诞的“运算公式”,暴露的不仅是特朗普政策制定的草率,更是对全球经贸规则的漠视。
面对美国的无理行为,中国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果断采取反制措施。中国的反制策略,从来不是简单的“直勾拳”,而是兼具力度与智慧的“组合拳”。
从一开始,中方就表明了“奉陪到底”的坚定立场,对美国的每一轮加征关税都予以有力回击,并且反制的力度一轮比一轮大。中方正在各个层面展开多维布局,这种反制的核心逻辑,是让美方清晰认识到,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单边主义只会造成“双输”。中国的强硬态度,也让美国切实感受到了压力。
特朗普态度的转变绝非心血来潮,而是多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从内部看,2025年恰逢美国中期选举的预热期,在农业州、制造业集中区的选票压力让共和党不得不重新评估关税政策的得失,多个大州的相关协会都已公开表示将在选举中抵制那些支持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候选人,而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也让特朗普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从外部看,全球供应链的紊乱已经影响到美国的战略布局。欧洲盟友对美国“单边关税”的不满与日俱增,直接公开批评美国政策“缺乏远见”。
当然,特朗普政府的“退意”并不意味着中美贸易摩擦的终结。这位以“善变”著称的商人和政客,最擅长的就是“出尔反尔”。而且,美国两党在“对华竞争”问题上已形成共识,即便特朗普政府态度软化,国会中的“鹰派”势力仍然可能推动更严格的对华贸易限制措施。
因此,中国的应对之道,始终建立在“听其言、观其行”的务实态度之上。我国早已明确声明,中国不惧怕对抗,但也绝不放弃对话。这种立场,既体现了大国的战略定力,也展现了对国际规则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