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东莞的围村收费问题伴随着巨大争议。最新官方的表态,或让这些争议画上句号。
4月10日,《2025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明确提出:“逐步消除围村收费”(来源:南方+)。
《报告》表明:在2025年,东莞将加力建设干净有序之城。新增路外停车位4万个,加大行政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位错时共享力度。坚持规范收费、均等服务,引导村(社区)停车围合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逐步消除围村收费,打造停车规范管理典型村(社区)100个以上。
而在2025年东莞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东莞市交通运输局提出创新停车综合治理,包括:
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的部署要求,加快落实市镇两级停车设施专项规划,推动停车规划体系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制定印发公共停车设施项目投资建设实施方案,创新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项目落地,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城市停车场建设政策,谋划一批立体停车设施项目,新增路外公共停车位不少于4万个。加大行政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位错时共享力度。结合“百千万工程”,立足城乡交通融合发展和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持续推进自治法治德治多元化共治,聚焦典型引领,培育停车规范管理典型村(社区)不少于100个。创新停车产业运营,研究推广“停车+N”运营模式,鼓励新建停车设施融合“光储充”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停车管理宣传矩阵,大力培育全社会“停车入场、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的文明停车意识。
掌柜阅读了《东莞市村(社区)停车规范管理指导意见》全文,其要点包括:“明确职责分工、优化停车资源供给、严格组织实施流程、规范运营管理、强化收费服务管理、规范停车秩序、打造示范项目”。
应该说政策文件是全面的,其出发点是想规范无序停车的现状,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却出现了偏差。
掌柜梳理了一下,东莞的围村收费问题由来已久,整个过程一波三折,伴随着巨大的争议:
东莞围村收费问题媒体曝光的脉络如下:
早期尝试与关注(2020-2021年)
2020年9月,东莞黄江镇社贝村开始尝试 “围村收费”,随后大岭山镇也出现类似情况,这一现象逐渐被群众关注。
2021 年7月20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上线广东 “民声热线”,首期节目关注了东莞 “围村收费” 问题,节目组选取黄江镇社贝村收费点进行报道,视频显示村里租户和部分村民对收费不理解,而社贝村有关负责人称收费已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同意。节目中主持人问及收费合法性及东莞市政府是否有文件允许收费,东莞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现场无法正面回答。
广泛关注与整治(2021-2022年)
2021年8月,东莞市部分村(社区)实行 “围村收费” 的情况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东莞市交通运输部门表示,东莞全市共 51 条乡道和 249 条村道的违法设置闸口已完成整改。
2022年2月22日,东莞市政府对外发布《东莞市村(社区)停车规范管理指导意见》,旨在加强全市村(社区)停车管理,规范村(社区)车辆停放和收费行为。
近期冲突与热议(2025年)
2025 年2月13日,东莞茶山镇横江村 “围村收费” 引发热议,当地官方回应称围村收费的道路属于村内道路,为落实应急救援和消防通道需求,符合相关要求,所有收费设备均通过相关部门审核。
2025年3月9日晚,东莞寮步镇上底村村口因村委会突然宣布实施 “围村收费”,要求所有进出车辆按月缴费,引发村民与租客集体抗议,他们愤怒砸毁收费闸机、掰断栏杆,现场一度失控。
2025年3月,东莞 “围村收费” 问题持续引发媒体关注和网友热议,有网友调侃 “东莞几乎每个村都在围村收费,专门针对外来租户”,也有分析指出围村收费可能会加速外来人口流失,影响村内经济活力。
2025年3月7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发布《2025 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到 2025 年将逐步取消围村收费,标志着这一持续数年的争议性政策迎来重大转向。
右上可见,围村收费并没有找到平衡各方利益的“公约数”,各方都不甚满意:本地村民认为,我停在自家院子/门口如果还要缴费,肯定不合理。外地商户/租户认为,现在经济环境差,围村收费后生意更是雪上加霜,来人越来越少。
唯一获利的可能就是村委了,毕竟道闸一放,管你是什么车牌,进出就得收费。现实的问题是,社会各界对围村收费抗拒心理极强,甚至产生了对抗性矛盾,并没有产生正向的社会效益。
如果说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出发点或者说政策取向是为了多数人的利益(少数服从多数),那就要搞明白,谁是创造价值、创造经济利益的群体?很明显,是村里被围起来的商户和中小企业,围村后租金成本和经营成本无疑要增加;租房一族生活成本也要增加。
简单的围村收费背后,表面上看是为了规范停车/整治秩序,实际上是一种利益的分配,政策的取向,恐怕还得从商户、中小企业的立场去重新做出考量。毕竟,社会创造财富的真正动力,不是靠收那点可怜的停车费或租金。
当我们简单回顾历史,就会发现一个规律:社会运行成本越低,经济也就越有活力,创造财富也就越多;反之亦然。与运行成本相伴相生的所谓“规范管理”,有时候管得越多,村社区单元便越缺乏活力,与真正的市场经济核心追求背道而驰。是时候给予松绑了,让各个活力主体重新轻装上阵,才是大势所趋。
所以掌柜认为,“逐步消除围村收费”值得各界点赞。
无法入群添加请客服微信1337776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