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最爱巧克力的城市,你大概猜不到是哪里

不是嗜甜如命的无锡,也不是甜品遍地开花的洋气上海杭州,全国最痴迷巧克力的城市,应该是天津。

初来天津的外地人,对这座海滨城市口味的第一印象,多半是。无论是津味早餐,还是那些叫得上名的天津菜,大多让外来朋友咸得叫渴。

图片

的确,九河下梢的独特地理位置,让这座码头城市里芸芸众生习惯了重口味的饮食习惯。

但除了重油重盐的津菜外,天津这座地道的北方城市,其实还有另一面嗜甜食与巧克力如命的反差萌。

上世纪20年代初,当上海市民排队购买巧克力哈斗时,在1300多公里之外的天津,九国租界区的可可饮料和可可刨冰,便是当地人下洋馆子的首选。

图片

不同的是,巧克力之于上海,是海派点心的味觉符号;而巧克力在天津,早已从西餐馆渗入了大街小巷,甚至与豆沙、蜜枣馅这样本土王者,平起平坐

从早晨刚出炉的烧饼,到晚上的一碗元宵,从甜品店里的一杯热可可,到街头的流心巧克力馅的蒸饼儿(馒头)

每逢中秋、端午节日,不少人专程为了买巧克力月饼、粽子在店门口大排长龙。

天津人可能会这样说:咱打小就耐这口巧(qiáo)克力(lì)

图片

这就更让外地人参不透了:天津人是怎么一拍脑门,就决定把巧克力做进了一日三餐的?

读懂这座城市的味觉历史,你就会明白,天津人吃巧克力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历史演变、融合后留存下来,就此成为了本土风味。

今天就带大家看一看,巧克力究竟是怎么成为天津老味儿的?上哪儿去体验这些有趣的天津巧克力美食?(文末还有🍫点心打卡清单)


🍫

在百年前

下午茶是

冰可可配奶油花


天津人爱巧克力的心思,最早要追溯到清末民初。

有句话讲得好:京南花月无双地,蓟北繁华第一城

清朝末年,当北京的四合院还是天棚、鱼缸、石榴树时,天津的租界区里已经是万丈高楼平地起了。

图片

图源:网络

九国租界扎下的地盘上,各自为政的局面,赋予了每个租界不同的性格,也留下了不同的美食文化。

1907年,随德军来津定居的厨师阿尔伯特·起士林,在租界开办了一家德式西餐馆,三餐供应德、法式菜肴,下午茶贩卖冷饮、西点和冰淇淋。

图片

图源:网络

从开业起,这家彼时颇具规模的西餐厅里就全天人满为患,且往来的客人主顾都非富即贵,往来无平民,其中也包括一位化名亨利的年轻人

1925年,被冯玉祥轰出紫禁城的溥仪来到天津养精蓄锐。他化名亨利,常带着夫人伊丽莎白(婉容)到起士林喝冰可可、吃浇汁冰淇淋,偶尔还要买些巧克力点心回去喝下午茶。

图片

图源:网络

后来,溥仪前往长春计划复辟时还不忘传口谕,要留在天津静园的内务总管代购些甜点送去长春

亨利小两口钟爱的冰可可,是在浓可可饮品里放上一个冰激凌,挤上奶油拉花。

图片

图像为AI生成

热可可是纯度55%纯可可脂搭配牛奶,加热到微微烫嘴的温度,端上桌时会附一小碟奶油,供嗜甜的客人自行添加。

起士林的另一位忠实粉丝,是张爱玲女士,她在上海闻到了凯司令饼房香气,就想到这份童年回忆。

图片

图源:央视《五大道》

把天津称为第一个家的张爱玲,在1923年随父母入住当时法租界的赤峰道。这里距离起士林,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

图片

图源:网络,张爱玲和弟弟在天津故居合影

或许因为这个家,有她为数不多的快乐童年,所以让张爱玲连带对起士林甜品的记忆也特别深。

在她的描述里,这里有奶油高齐眉毛的蛋糕,有黎明时分破空而出的面包香气,无论哪一个片段都让她记了半辈子。后来,她和闺蜜炎樱约会时,必点热可可,还要再加一份奶油

图片

图源:网络

租界的名流故人们随时代变迁,人走茶凉。起士林在特殊年代也几经变革,由西餐厅改成大食堂,最后又恢复原状。

无论怎么改动,起士林的大板巧克力一直保留至今。

图片

对于大多数的天津8090后来说,这块代可可脂的大板巧克力已经是不可多得的童年回忆。

每次考个好成绩,拿到作为奖励的起士林巧克力后,先是一格格数着吃,吃完还要把糖纸夹在书里,时不时拿出来闻着解馋。

图片

就这样,爱巧克力的馋病也留在一代代天津人的DNA里。

再后来,张爱玲心心念念的巧克力和面包,被诸多天津面包厂融合、复刻。

巧克力沙司面包也就成为一代人的经典课间点心。

图片

松软朴实的面包,夹着一层丰盈的巧克力酱,调味刚好,过犹不及。咬上一口,翻涌而来的巧克力酱带来糊嘴的满足感。

图片

早上带一个去学校,搭一包海河可可奶,就是一顿标配的学生营养餐。

不少津籍留子在海外生活时,偶尔吃到吐司涂巧克力酱的白人饭,就会感慨:一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时光,就像那只巧克力沙司面包,后来再也没能找回。

图片

海河的巧克力牛奶,如今依然畅销。

从小喝到大的天津孩子,对海河的可可和巧克力两种口味,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觉执念,他们能一口分清两者的区别:

前者回味有焦香的苦味,后者口感更顺滑也更甜。

图片

曾经旧时堂前燕的热/冰可可,随着起士林的时代更替也落寞过一段时间,直到最近几年,也重回天津街头。


🍫🍫

在天津坊间

巧克力生万物


除了以上这些随历史变革,仍留存至今的巧克力美食外,在天津这座包容性极强的城市里,巧克力颇有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性。

巧克力在这里落地生根,经历过演变与融合,又不断衍生出新的本土风味,并最终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对的认知。

图片

如今烘焙店里,那些动不动就流心、爆浆的巧克力熔岩产品,在天津孩子的眼里,不过是童年记忆中的老味儿。

“老味儿”这个词,在天津方言里指保守、老派、不曾更改的传统本土风味。能列入老味儿宇宙的食物,得满足时间够久、故事够多。

在这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码头城市里,天津百姓对巧克力的喜爱之情,只多不少

图片
巧克力不仅是贵族名流的对甜蜜的追忆,同样也在劳动人民因陋就简的融合智慧中,大显身手。
上世纪30年代,天津一家山东人经营的冷饮店周记四品香在英租界开业。

和起士林走高奢路线不同的是,他家专做普通人家生意,一年四季卖平价冷饮,要数巧克力冰淇淋最受欢迎,甚至带动整个天津卫的冷饮店都跟风售卖。

图片

图源:网络《北洋画报》1930.7.22冷香室广告

1956年,周记四品香因公私合营并入曙光副食店,巧克力冰激凌也因原料短缺退出历史的舞台。

劳动人民还要消暑纳凉,刨冰出场,成了平替王者,天津人嘴馋的毛病一上来,这不发明出了巧克力淋面的刨冰!

香浓的巧克力酱裹着凉意沁心的碎冰,甜浓又舒爽。

图片

图源:网络 天津老味儿巧克力刨冰

再后来,曙光副食店也随着90年代的市场经济的大潮,逐渐消失殆尽。在隐入尘埃之前,它将天津的巧克力配方演化为中式点心的馅料,并成功推广开来。

此后,天津的馒头房里,都多了巧克力蒸饼儿烧饼铺也有了巧克力味,巧克力月饼成了每年必吃的中秋特产。

图片
天津这座北方地区鲜少爱吃糯米的城市,巧克力糯叽叽的迭代程度堪称内卷。

租界时期,明治制果曾经在天津开办分公司,太古洋行也把一船一船的朱古力从非洲大陆运到天津码头,再从这里将天津甘栗、羊羹送往海外。

图片

图源:网络 明治制果天津支店广告(1940

这些机缘巧合、由来已久的漕运历史,也让天津糯叽叽美食多了舶来品的洋气。

90年代前期,天津一些专卖江米切糕的小店,已经开始按照日式大福的方法,摆出了翻版的巧克力凉果,Q弹的糯米皮子里包着巧克力酱流心,巧克力大福是也。

图片

再观发源本土的糯叽叽,即便春节期间,天津百姓们照旧愿为了一口巧克力元宵在寒冬腊月大排长龙。

天津人到外地的元宵店下单时,若是点名巧克力元宵,可能会被蛐蛐是故意挑刺、踢馆。

但在天津孩子的记忆里,从开始吃元宵的那一刻起,什锦馅的元宵里就必有巧克力。
图片


🍫🍫🍫

在今天

试试津味儿巧克力美食


01

巧克力蒸饼

在天津任意一家馒头房,蒸饼儿这种极为常见的甜馅主食,必有一种口味是巧克力。

天津鞍山道上的中栗华,就是一家典型的天津甜食铺子。他家从正月十五的元宵到端午节的粽子,一年四季都贩卖着本土时令甜品。

其中卖得最好、口味最地道的还要数巧克力蒸饼儿。

图片

从开门营业到最后一笼售罄,门口排队的人潮从未减少,足以见得其滋味动人。

图片

他家的巧克力蒸饼儿,面皮暄松弹牙,自带空气感,纯可可脂的巧克力馅心香浓、醇厚。

趁热撕开,馅心如潮水般汹涌而来,扑面一阵甜香。凉着吃外皮筋道,不干不噎,把凝固的巧克力馅衬得更香甜。

图片


02

巧克力元宵

西湖道上的火神妙,一年四季只卖元宵就20年。他家热销的口味很多,但巧克力的永远是最抢手的一款。

图片

北方摇出来的元宵,外皮更劲道有嚼劲,臻品巧克力和朱古力两种馅前者甜味更突出,后者是略带焦香的可可味,口感都很香浓、丝滑。

图片

吃的时候必须趁热,凉了后从外皮到内馅,口感都恍如隔世。

图片

03

巧克力凉果

近十几年来,随着国际巧克力市场的推陈出新,天津切糕店也顺应大众期待推出费列罗、生巧等口味的凉果(麻薯)。知味真就是其中一家代表。

这家开在老小区美食街上的小店,门面看上去平平无奇,他家的费列罗凉果却是天津巧克力界深藏不露的个中高手。
图片
筋道糯香的凉果皮保留了糯米的颗粒感,裹挟着分量十足的榛子巧克力酱。
入口坚果香和巧克力香交相辉映,又不会抢夺彼此的风头,搭配上弹牙的外皮,齿间留香,韧性十足。
外层滚了圈椰丝,也让层次更丰富,空口吃下一个都不觉得腻。
图片


04

冰与火的可可饮

在天津和平区,有一家本土可可饮品专卖店——可可朋克·叛逆的巧克力

招牌的黑帆可可奶昔,采用纯可可脂打底,加入牛奶、冰块搅打成奶昔,最后加上几圈奶油和巧克力块点缀,口感丰富,甜度也相当友好。

图片

冰可可比奶昔少了雪顶奶油,反倒更能喝出可可脂悠远的焦香。若是选择半糖,能愈发感觉到带着显著焦香气息的可可味。

图片

热可可有牛奶做衬托,入口的触感更温厚、醇香,撒上搭配的可可碎屑,随着慢慢喝到最后,顶上的可可碎融化,浓度更进一步。

乍暖还寒的时候来上这样一杯热可可,走在以妖风著称的天津街头都不觉得冷。忽然就明白,为什么张爱玲怀念它这么久。

图片

P.S. 这家店还售卖不同浓度的可可液块边角料,方便回家随时复刻。


05

本土Bean to Bar

金奖玫瑰露酒×巧克力

如果上面这些甜品的融合史还有迹可循,还有更具现代创意特色的天津巧克力,乍看是本土拉郎配,实则融合巧妙!

五大道上的爱巧巧克力BRICKS,2012年创立,是Bean to Bar巧克力专门店,并在2024年在国际巧克力赛事AOC巧克力学院奖上,拿下了三银一铜的成绩。

图片

图源:BRICKS爱巧 小红书账号

招牌是各式酒心巧克力,恰好呼应了天津自古来以美酒入菜的习惯,用窖藏玫瑰露酒制作的火腿为咸食顶流;各式中、洋酒的酒心巧克力,也是本地人心中的上品甜食。
图片

重点推荐的金奖玫瑰露外壳是53%黑巧,夹心选用了天津人最常拿来调味的玫瑰露酒(玫瑰花瓣泡制出的43°白酒)

入口就能感知到花香与酒韵交织的甘冽,在黑巧的调和下,尾调是丝丝坚果、木质香,层次丰富又有趣。

图片

若是不胜酒力,另一款玫瑰茉莉白巧也值得尝试。

采用百年茶庄正兴德的茉莉花茶做夹心,咬开后茉莉香跃于鼻尖,玫瑰香步步跟随铺满口腔,收尾的茶香回甘久久不褪,有丰富的递进感。

图片

和以上这些美食一同撑起天津巧克力宇宙的,还有可称为甜咸永动机鼻祖的巧克力油酥烧饼,中秋得排队2小时才能一睹芳容的巧克力流心月饼,以松露巧克力为引子做的爆米花等等。

图片

图源:网络 巧克力月饼

巧克力在本土演化、融合后形成的天津老味儿美食,男女长幼皆爱,像极了这座城市性格:包容,且怡然自乐

这些津派巧克力美食,百家争鸣又各花入各眼,也让人很难评出谁家为最优、谁家最地道。

经历过不同时期的饮食浪潮冲击,跌宕起伏的事多了,来来往往的人多了,每个人留下一点味道,也成就了天津的巧克力宇宙——独一无二,同样瞬息万变。

图片

不变的是天津人对巧克力的喜爱,变化的是天津人对巧克力不同面的探索与挖掘。

在天津街头遛弯,下个路口,也许就有一家巧克力点心店,等待着你去发现。

这座城市就像一盒巨大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口味,在老味儿里,也可能暗藏着无限惊喜。

图片


🍫🍫🍫

别忘了收好这张线下打卡清单

要是来天津了,可得试试这口甜蜜的津味儿!

老味儿巧克力风味古朴,不爱甜的谨慎拔草

○ 参考资料 ○ 

1.西餐北漂前传(二)|末代皇帝溥仪,其实是个西餐狂热爱好者

2.【五大道历史博物馆】天津夏天 • 冷食的盛行

3.津菜文化|舌尖上的冰淇淋

4.天津租界往事之·明治食品在天津


文 - hikaru | 编辑 - XH
图 - hikaru 小仙人 企鹅吃喝
后期 - 大桴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